第十八章:用更详尽的思维来学习中医[第3页/共4页]
当我们站在肺气宣发过分、胃气上逆的层面,即脏腑的层面来看题目(即“二”的层面),医治就简朴了很多!
假定我们对中医统统的实际都有了较为直观的熟谙,如许我们就建立了一个相对比较明白的体系,就不会犯一些弊端!
前一句谈的是一缕朝气,后一句谈的是一缕灭亡。
常常有病人和中医说西医治疗是“头痛治头,脚痛治脚”。作为中医如果不能透过征象看本质,见火就下;见虚就补;见实就泻;见血压高就用镇肝药……这与普通西医“头痛治头,脚痛治脚”又有何别离?
这句话从阴阳的角度来看,说的是阴阳对峙的两个方面;从道的角度看,谈的是事物间的遍及规律,有与无、难与易、长与短、高与下、音与声、前与后,非论甚么时候老是相生、相成、相形、相盈、相和、相随的,这些根基的法例我们到处可见,如果我们熟谙事物的深度能够达到如此境地,同时如果能将其与本身处置的事情联络起来,则意义严峻。
“难”与“易”,永久是一对双胞胎!
举个例子,关于用药剂量大小的题目,有的人喜好大剂量处方,顺手就是黄芪100克,有的医家喜好小剂量处方,黄芪10克摆布很常见,究竟多少合适?
这类病人找西医看,会下这些诊断:慢性浅表性胃炎、胃食管反流病、慢性咽炎、脂溢性脱发、慢性湿疹、脑供血不敷……
糊口中到处有道,那简朴的说究竟甚么是道?
在《太氏药谱》中有如许一段话:
第一类患者:因为患者脑部供血不敷引发。患者脑部的供血不敷,身材反射性的要求心脏供应较高的血压来满足脑部供血的需求,这类病人固然血压高,但自发症状反而不较着,如果纯真服用降血压的药物,血压普通了,病人反而头昏减轻。医治时寻觅到引发脑部供血不敷的病因,针对这个题目停止医治,病人的高血压就能治愈。这类病人最常见的病因是颈椎的病变,通过辨证医治颈椎病,高血压天然就好了。
我们细细体味这句话:比如桌上的灰尘,用鸡毛掸轻拂即去,若用大扫帚,不但去尘不净,反而刻痕留迹。然后再想想处丹方量大小的题目,我们会有一个很直观的熟谙,不是人云亦云。
这类体系建立的支架是甚么呢?是阴阳、是五行,支撑阴阳五行的根本是甚么呢?我感觉是糊口,是从糊口中提炼出来的“道”,只要达到了这个层面,非论是摄生、治病、还是熟谙疾病,就会豁然开畅!
这需求要有较强的传统文明功底!同时要有较强的临床经历才行,那么如何将医治疾病的理说得透辟,并且大师都能承认呢?我想只要从道的角度,从天然规律的角度来议论,如许了解题目才气让大师都能明白。
如果你将“道”了解为“道既是万物生发之道,也是万物灭亡之道”,就不会有迷惑了!
《品德经》第二章中写道“有无相生,难易相成,是非相形,高低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我们谈医论道,论的就应当是“法例”,一种大师都能承认的法例!
《品德经》第四十二章写道:道生一,平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觉得和。
我们再来看一对:“寒”与“热”!
曾经医治一肝癌晚期大量腹水的病人,西医放疗、化疗均做完了,包块也节制了,就是体质差,转动不得,大量腹水,几次利尿、弥补蛋白两月余,腹水仍然不消。后经太小剂量中药扶正,加药物泡脚,医治月余,腹水减退,体力规复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