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民国清流.大师们的中兴时代》 1/1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第三章 民国二十二年(1933)[第7页/共27页]

沈从文把《边城》里的一些人物、民风写得有些抱负化抑或叫美化,恰是他成心为之的,为了那一个他久久挥之不去的梦境。但明眼人会看出,“看起来很安静的笔底下,恐怕埋没着对于当代文明的锋利的攻讦和抗议——起码也怀有嫌恶之感”(《沈从文研讨》)。这是一名叫山宝静的日本作家说的。

沈从文的散文系列《湘行散记》,是从1934年他回到阔别十余年的湘西故里,沿途写给张兆和的信函清算集成的。《湘行散记》与三年前的《从文自传》相互印证,前者为社会晤闻,后者是旧事追思。

1931年,金岳霖再到美国休假一年,入哈佛大学学习逻辑学。1932年返国。

这年,林徽因写了《谁爱这不息的变幻》《仍然》《那一晚》《甘心》《深夜听到乐声》《一首桃花》等,发在《诗刊》上。厥后,当时她结识的费正清夫人费慰梅回想时说:

……

1934年9月,他完成了第一篇陈述文学《平绥琐记》。他是借一名在平绥铁路列车被骗货运员的朋友供应的便利,持续两年暑假免费乘车,来回于北平与包头之间,然后将沿途所见、所闻、所思,用文学的笔法写出来。他在燕京大学读的消息系专业,为他挑选一个新的文学范畴,供应了首要前提。《平绥琐记》显现了他“接受近况刺激的敏感”和“鉴别体验近况的锐力”方面的才气。而从燕京大学毕业,进入《至公报》这一消息媒体,更加他对国表里停止遍及的“人生采访”供应了一个首要平台。

冰心插手文学研讨会以后,其反帝爱国热忱中,渗入基督教的“博爱”思惟和印度墨客泰戈尔的“人类之爱”胡想。小说写得少了,散文写很多了。其散文低垂“爱”的旗号,将郊野、鲜花、孩子、白叟,都笑着熔化在“爱的调和里”,构成一种虽斑斓倒是虚无缥缈的境地,离社会人生太远。文学充满悖论,冰心多少触及实际糊口的小说,早已随世纪之风,化成斑斓之尘,被人忘记了,而她那些阔别动乱汗青糊口、豪情竭诚、曼妙轻巧的对人生咏唱和慨叹的散文和诗篇却一向在被人传诵。

这篇文章回想那已悠远的,几被光阴灰尘埋没的温馨而夸姣的旧事,本来是张允和要和三妹夫沈从文逗逗乐的,不料,在《文汇报》登载的第二天,沈从文俄然去世,竟成了别样的悼文。

他能够爱这么多的人和事,他就是那样的人嘛。

1939年春秋之交,萧乾登上了法国邮轮“阿拉米斯”号赴英。在英国的七年间,一方面任教于东方学院或到剑桥大学当研讨生;一方面兼任《至公报》驻英特派记者。写下了如《冲突交响乐》《血红的玄月》等大量特写,活泼地报导了英国抗击纳粹德国侵犯的悲壮战役……

1935年,萧乾到天津《至公报》编《小公园》,还兼管杨振声、沈从文主编的《至公报·文艺副刊》。两个月后,在杨、沈的保举下,《至公报·文艺副刊》和《国闻周报》的文艺栏,十足交萧乾主编。1935年12月9日,北平一二·九门生活动发作。翌日,萧乾从天津赶到北平,到病院看望受伤门生,并写目睹记揭穿这一暴行。次年又奉调上海,同时编津、沪两地《至公报》的《文艺副刊》。这一年,是萧乾本身视为事情最严峻、最镇静,也是最热烈的一年。他操纵《至公报》创刊十周年记念活动,除了停止文艺评奖,还请来林徽因编一本《至公报小说选》,巴金、老舍、蹇先艾等人的三十多篇小说当选,广受好评。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