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民国清流.大师们的中兴时代》 1/1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第三章 民国二十二年(1933)[第11页/共27页]

1931年,金岳霖再到美国休假一年,入哈佛大学学习逻辑学。1932年返国。

笔者是20世纪70年代末结识萧老的。当时,笔者就任于群众文学出版社,与萧乾夫人文洁如果同事。在一次社里召开的座谈会上,文洁若把笔者先容给她已七十高龄却充满生机的夫婿。白发,圆脸,笑得很光辉,那双手也丰富而暖和。不久,在老社长严文井的家,再次与萧老相遇。听二位白叟谈萧乾方才在《当代》颁发的青少年期间的回想《一本退色的相册——〈萧乾短篇小说选〉代序》。那两张镇静的面庞,至今未忘。

笔者第一次见金先生,是规复高考后,笔者插手了在北京大学的阅卷事情。袁行霈传授任组长,笔者任副组长。阅卷事情一结束,就与两位插手阅卷的北大毕业的朋友,一起去看他们的教员金岳霖。他们是1954年北大哲学系的毕业生,阅卷歇息时,讲了很多金岳霖的逸闻趣事。见到金先生时,他正与几位朋友镇静地谈“文明大反动”的经历。见到他的弟子,号召坐下持续他的话题。金先生已八十四岁高龄,头戴一帽,微仰着头,神采苍黄,但精力甚好,谈兴正旺,仿佛说1976年那场唐山大地动。他说大地一颤栗,他并没有冲出屋去,因为他已近八十岁高龄,没有那么敏捷了。厥后,他在院里搭了个塑料棚住了出来。有人问他为甚么一主要捐给灾区三千元,那但是工人近十年的薪水呀,金先生把头再向上仰了仰,说:“没有吧?我捐过吗?”……

见到苦衷重重的吴宓,金岳霖说:“我不懂你的诗写得如何。但诗内容是关乎你的爱情的,且触及毛彦文,这就不宜公开颁发。私事是不该在报纸上鼓吹的。比如我们每天如厕,我们并不为此鼓吹。”

1933年,沈从文辞去青岛大学教职,与恋人张兆和、九妹沈岳萌一起来到北平。1922年,沈从文从山净水秀、情面瑰丽又浪漫,充满楚文明的湘西凤凰小城,来到早已有些衰颓却仍然有帝王之气的北京,那年他才二十岁。

《繁星》《春水》将中国古典诗词与本国文学调融在一起,或写景,或表示刹时的感情,含蓄含蓄,清丽温婉且闪动哲理之光。用冰心在《冰心小说集〈遗书〉》中的话说:“我本身的意义是如有含蓄不尽的意义,调子再委宛些,便能够叫做诗了。”

他所谓的1930年与美帝勾搭,是指当时萧乾曾帮手美国青年威廉·阿莱编辑过八期英文期刊《中国简报》,鼓吹中国新文学。沈从文也曾帮忙《中国简报》,他是清楚晓得萧乾仅仅帮忙阿莱鼓吹中国新文学罢了。

1933年9月,刚到北平不久,沈从文正式接办天津《至公报·文学副刊》(后改名《至公报·文艺副刊》)。从1928年起,《至公报·文学副刊》由吴宓主编。

如果一名右翼作家的话,必然以咏叹的吼怒来描述这场悲惨状况,这位作家却用沉着和详确的笔来描述,并且在深处漂泊着不成测度的哀思。

1950年,精通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专家艾思奇到清华大学哲学系做陈述。陈述会由系主任金岳霖主持。艾思奇在逻辑学前辈面前,大讲“要讲辩证法,必须反对情势逻辑”,并说情势逻辑是形而上学,我们要与情势逻辑做果断斗争。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