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梦溪笔谈》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第23章[第1页/共3页]

熙宁中,尝发地得大钱三十余千文,皆“顺天”、“得壹”。当时在庭皆疑古无“得壹”年号,莫知何代物。予按《唐书》,史思明僭号,铸“顺天”、“得壹”钱。顺天乃其伪年号,“得壹”特以名铸钱耳,非年号也。

予于关中得一铜協,其背有刻文二十字曰:“律人衡兰注水協,容一升。始建国元年一月癸卯造。”皆小篆。律人当是官名,《王莽传》中不载。

青堂羌善锻甲,铁色青黑,莹彻可鉴毛发,以麝皮为綇旅之,柔薄而韧。镇戎军有一铁甲,椟藏之,相传觉得宝器。韩魏公帅泾原,曾取试之,去之五十步,强弩射之不能入。尝有一矢贯札,乃是中其钻空,为钻空所刮,铁皆反第,其坚如此。凡锻甲之法,其始甚厚,不消火,冷锻之,比元厚三分减二,乃成。其末留箸头许不锻,隐然如瘊子,欲以验未锻时厚薄,如浚河留土笋也,谓之“瘊子甲”。古人多于甲札之背隐起,伪为瘊子,虽置瘊子,但元非精钢;或以火锻为之,皆无补于用,徒为外饰罢了。

前人铸鉴,鉴大则平,鉴小则凸。凡鉴洼则照人面大,凸则照人面小。小鉴不能全观人面,故令微凸,收人面令小,则鉴虽小而能全纳人面。仍覆量鉴之小大,增损高低,常令人面与鉴大小相若,此工之巧智。先人不能造,比得古鉴,皆刮磨令平,此师旷以是伤知音也。

朝士黄秉少居长安,游骊山,值羽士理故宫石渠,石下得折玉钗,刻为凤首,已皆破缺,然制作精美,先人不能为也。郑《津阳门诗》曰:“破簪碎钿不敷拾,金沟浅溜和缨纟委。”非虚语也。予又尝过金陵,人有发六朝陵寝,得古物甚多,予曾见一玉臂钗,两端施转关,能够屈伸,合之令圆,仅于无缝,为九龙绕之,功侔鬼神。世多谓前古民醇,事情率多卤拙,是大不然。古物至巧,正由民醇故也。民醇则百工不苟。后代民风虽侈,而工之努力不及前人,故物多不精。

郓州发地得一铜弩机,甚大,制作极工。其侧有刻文曰:“臂师虞士,牙师张柔。”史传无此色目人,不知何代物也。

屋上覆橑,前人谓之“绮井”,亦曰“藻井”又谓之“覆海”。今令文中谓之“斗八”,吴人谓之“羜顶”。唯宫室祠观为之。

长安故宫阙前,有唐肺石尚在。其制如梵刹所击响石而甚大,可长八九尺,形如垂肺,亦有款志,但漫剥不成读。按《秋官》:“大司寇以肺石达穷民。”原其义,乃伸冤者击之,立其下,然后士听其辞,现在之挝登闻鼓也。以是肺形者,便于垂。又肺主声,声以是达其冤也。

古法以牛革为矢服,卧则觉得枕,取此中虚,附地枕之,数里内有人马声,则皆闻之。盖虚能纳声也。

世有透光鉴,鉴背有铭文,凡二十字,字极古,莫能读。以鉴承日光,则背文及二十字,皆透在屋壁上,了了清楚。人有原其理,觉得铸时薄处先冷,唯背文上差厚,后冷而铜缩多,文虽在背,而鉴面隐然有迹,以是于光中现。予观之,理诚如是。然予家有三鉴,又见他家所藏,皆是一样,文画铭字无纤异者,形制甚古,唯此一样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皆莫能透,意前人别自有术。

古人地中得古印章,多是军中官。古之佩章,夺职迁死皆上印绶;得以印绶葬者极稀。土中所得,多是没于行阵者。

古剑有沈卢、鱼肠之名。沈卢谓其湛湛然玄色也。前人以剂钢为刃,柔铁为茎干,不尔则多断折。剑之钢者,刃多毁缺,巨阙是也,故不成纯用剂钢。鱼肠即今蟠钢剑也,又谓之松文。取诸鱼燔熟,褫去胁,视见其肠,正现在之蟠钢剑文也。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