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第2页/共2页]
既是君臣,又是师徒,两个加起来一百多岁的人相对无语,叹了又叹,最后决定,不能让此恨绵绵无绝期,必然要让并蒂莲开,了去此生憾事!
现在人到中年,常常看到嫔妃们为了争宠哭天抹泪、胭褪脂残的模样,英宗便会慨叹,如若换做娇娘学姐,定不会如这些庸脂俗粉普通令人烦燥。光阴流逝,百花看尽,崔娇娘永久是英宗心头的朱砂痣,床前一抹明月光。
看到张德海批示着小寺人七手八脚将那几盆不幸的红菊花搬到一边,英宗又道:“宣崔恩师进宫,陪朕赏菊观景。”
半年后,崔娇娘与早已订婚的夫君结婚,远嫁他方,英宗今后再也没有见过她,只是娇娘的倩影却长留意中。
英宗脑海里又闪现出阿谁肤凝如雪,唇若樱红的倩影,顿觉非论是这满园的五光十色,还是后|宫三千美人,除了影象深处的这一名,竟再无一人一花配得上这“点绛唇”三个字。
“朕有二十五子,定然另有未娶正妻的,待朕选一个,迎娶崔家女,对了,崔恩师府中可有嫡出未曾婚配之女?”
英宗摸摸胡子,点点头:“本来是老十九啊,朕记得端五节时见过他,一转眼长这么高了。”
英宗有三叹,一叹朕当年年纪小,不能对娇娘一诉衷情;二叹娇娘早已订婚,没法与朕共结连理;三叹光阴仓促,隔了天涯,又隔阴阳。
不过对于早已喜上眉梢的英宗来讲,这都是小事,女子名字叫甚么都行,归正都称崔氏,趁着朕本日龙颜大悦,就让朕御赐一名,嗯,想当年朕与娇娘初见之时,恰是春暖花开,杏花三月,点绛唇,绛唇,绛春!崔绛春!
张德海赶紧陪笑:“皇上您可真是尊师重教的表率,崔老夫子还在京里住着,子孙合座,纳福着呢。”
崔老帝师赶紧起家辞职,出了御花圃,让侍从从速回府扣问。英宗也趁机让张德海取来皇子玉碟,细细看来。
崔如诲也有三叹,一叹当年未老先目炫,竟没看出皇上的心机;二叹三妻四妾,老夫竟只生娇娘一女;三叹人死如灯灭,悔怨来不及。
英宗:“朕没有想到,老六竟然还未订婚,朕的儿子中,老六最像朕,同朕幼年时普通漂亮神武、睿智不凡,虽有不羁,然成大事者不必拘末节,对此,朕甚喜之。”
“阿谁是谁啊?”看着少年身上的穿戴,应是位皇子,可英宗一时又叫不上名字来。
“改了改了,如此俗物,怎配称做点绛唇,改叫......”英宗的文采向来就没有超卓过,既是一时想不出,干脆挥挥手,让别人去想。
“崔恩师,朕那娇娘学姐过得可好,有无回京探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