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4【北堵南疏】[第2页/共2页]
必须停止实地考查,制定妥当计划,把对南岸的粉碎降至最小程度。
王全坐在中间一言不发,只顾着傻乐。他对这儿媳一百个对劲,感慨其不愧是官家蜜斯,做事就是比浅显女子殷勤,竟然连老迈媳妇肚子里的孩子都想到了。
客人有两个,皆为六十多岁的白叟。一个叫夏昂,现任工部左侍郎;一个叫李兴,弘治朝的寺人。
李兴笑道:“王学士,本朝治河的关头只要四个字,便是‘南疏北堵’!”
寺人李兴在退休之前,曾经帮手督造无数工程项目。此人停业才气很强,贪污才气也特别短长,几年前被言官弹劾,李兴竟然拿出四十万两银子买命!
王渊此次接了个烫手山芋,只能持续玩“北堵南疏”那一套,临时处理面前的窘境再说。黄河北岸的百姓会奖饰他,黄河南岸的百姓则会悔恨他,因为“北堵南疏”的本色,便是将北岸的大水引到南岸去众多!
这就是百姓欲杀治河官员的启事,无脑的北堵南疏,必定形成黄河南岸众多成灾,南岸老百姓被逼急了天然要冒死。
李兴摊手道:“那有甚么体例?王学士若想一劳永逸,就必须从豫西、豫中开端治河。但如此一来,工程量实在太大,朝廷的银子就没那么多。再则,必定迟误漕运,北京有几十上百万人可等着用饭啊!”
全部过程是如许循环的:南岸阵势更高,一旦大水残虐,北岸必定决口,河道随之北移。为了保住漕运,就在北岸筑堤,并在南岸分流,逼迫河道南移。泥沙沉淀之下,南岸的阵势越来越高,北岸的堤坝也越来越高,黄河的河道就如许来回转动,动辄便是转动上百里!
眼看婚期将近,黄峨愈发不知羞,每天朝王渊家里跑,父母如何都拦不住。
明朝为了稳定漕运,管理黄河的计划,的确属于饮鸩止渴。
若想真正管理黄河,必须达成两个前提前提:第一,斥地海上漕运通道,减少北京对大运河的依靠;第二,改良朝廷财务状况,不然别想压服天子和户部掏银子。
“明白了。”王渊一阵头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