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4【北堵南疏】[第1页/共2页]
不想了,先把婚结了再说,治河的事情太糟心。
“阿妈,大嫂、侄子和小妹没来,这是我给他们筹办的礼品,”黄峨拿来一堆物事,又捡出个金锁说,“传闻大嫂有身了,我就让人打了一副长命锁。”
李兴详细解释道:“因为黄河泥沙太多。自太宗迁都北京,漕运就成了治河关头,每次都在南岸分流泄洪。豫东、鲁西阵势本就平坦,黄河之水流速不快,次次皆向南分流,导致南岸沉淀的泥沙越来越多,南岸的阵势天然比北岸更高。”
李兴点头说:“恰是。讲句不好听的话,黄河一旦决口,淹死多少百姓无所谓,重中之重是不能影响漕运!”
好难!
李兴又提示说:“王学士固然勇猛无双,但在治河的时候,也要万分重视安然,把稳河南、山东有人行那不忍之事!”
寺人李兴在退休之前,曾经帮手督造无数工程项目。此人停业才气很强,贪污才气也特别短长,几年前被言官弹劾,李兴竟然拿出四十万两银子买命!
若想真正管理黄河,必须达成两个前提前提:第一,斥地海上漕运通道,减少北京对大运河的依靠;第二,改良朝廷财务状况,不然别想压服天子和户部掏银子。
王渊感喟:“我明白了。”
王渊内心有了计算。
王渊接到仆人通报,当即出去驱逐客人。
李兴笑道:“王学士,本朝治河的关头只要四个字,便是‘南疏北堵’!”
王渊无语。
王渊把两人请到书房,拿出一大堆质料说:“自受命以来,我翻阅了本朝的治河史料,有些迷惑需求向两位先生就教。”
李兴指着舆图说:“河南的西部和中部,固然也经常众多,但都不需过分理睬。真正的治河关头,是豫东、鲁西一代,黄河每次决口,都要导致漕运间断。在河道以北筑堤防备,在河道以南挖河分流,逼着黄河从淮水入海!”
“都雅,真的都雅。”王姜氏笑得合不拢嘴。
“跟漕运有关?”王渊求证道。
全部过程是如许循环的:南岸阵势更高,一旦大水残虐,北岸必定决口,河道随之北移。为了保住漕运,就在北岸筑堤,并在南岸分流,逼迫河道南移。泥沙沉淀之下,南岸的阵势越来越高,北岸的堤坝也越来越高,黄河的河道就如许来回转动,动辄便是转动上百里!
“懋齐公,李公,冒昧相请,真是打搅了。”王渊拱手施礼。
王渊买了两匹母马给阿黑当老婆,此中一匹已经产下小马,另一匹则在有身当中。王猛自从当土官以后,就迷上了骑马,此次来都城也不懂享用,整天跑去服侍几匹马儿,没事儿就骑着马到处遛弯。
王渊喃喃自语:“如许下去不可啊。一味北堵南疏,河道与堤坝不竭抬升,百年以后再发大水,必致豫东、鲁西千里之地成为一片泽国。”
黄峨笑得两眼弯成新月状,握住镯子说:“只如果阿妈给的,就算一颗石头,我也必定当作宝贝。”
唉,头疼。
夏昂笑着行礼说:“王学士欲治黄河,乃国之大事。老朽对黄河管理知之甚少,明天只好把李公也带来。”
至于大哥王猛,这几天则泡在马棚里,顾问阿黑三个月大的儿子。
夏昂说:“老朽没有管理过黄河,怕是难以帮手。”
明朝为了稳定漕运,管理黄河的计划,的确属于饮鸩止渴。
格物堂。
这就是百姓欲杀治河官员的启事,无脑的北堵南疏,必定形成黄河南岸众多成灾,南岸老百姓被逼急了天然要冒死。
李兴赶紧说:“我一个早已退休的寺人,不敢当两位如此敬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