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 夜风惊澜[第1页/共4页]
“且唤一声!”
室外,月似钩,半挑。
突地,老儒眼睛一眯,捋须的手一顿,指向左边之人,问道:“坤卦上六,龙战于野,其血玄黄,其道穷也!此道为何?玄黄为何?汝且答之!”
“是。”
偌大的学馆学子近百人。每日来肄业者,十不存二三,来往穿行者大多是老儒座师。而四座大院,数十间雅室。只要寥寥几间有学子与儒师,或许对于学馆而言,最兴之盛时便是在开馆首日。
二人默行一阵,刘浓侧首笑道:“季野,刘浓偶得一诗,可愿闻之?”
虞喜眉间稍缓,褚裒此言答得中规中矩,以王弼《周易注》为主释,再引《老子》之言左证,倒也显削发学渊源,当下便欲点评一番,以好教其晓得虞氏之《易》分歧在何。
刘浓唇左启笑,指着枝上红黄桂花,笑道:“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有花堪折且需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季野,刘浓言尽于此,好自思之!”
夜。
绿萝瞅了瞅墨璃的背影,掩着小嘴娇笑,随后将手中的糕点一抛,明白猫敏捷的一跃,一口衔住,“喵呜”一声,朝着墨琉璃飞奔。
墨璃盯着乱缠的灯火,细眉微蹙,轻声道:“小郎君,婢子把窗关了吧?”
“喵……喵……”
“哼!”
褚裒与虞楚尽皆侧目,褚裒面呈不解,虞楚面显忧色。
“喵……”
想了想,又再补道:“《周易》虽是晦涩,此中却藏大道矣!易之窜改无穷,皆在道广无穷,尔等既来听老朽讲《易》,便需明其理而顺其行也!”言罢。朝着刘浓赞成的点了点头,好为人师者,必有好学之弟子!刘浓能从坤、坎互转中贯穿上善若水,实乃不成多得,令虞喜刮目相看且老怀大慰。
……
刘浓正在揣摩着虞喜昔才所言之《易》,恁不地闻听此言,脚下木屐倏然一顿,剑眉斜扬,愣得半晌,方才笑道:“季野谈笑了,何故讽刺刘浓?”
芥香缓浮,青铜雁鱼灯吐着火舌,被风一扯,“嗤啦”作响。
“喵,喵!”
烛火乱摇,帷幔滚荡。
“来,再唤一声!墨……璃……”绿萝用糕点引诱着明白猫,最后两个字吐得又慢又低。
周札!
虞喜眉头紧簇,好大的口气。竟要一言述尽坤上六,莫非真觉得本身乃是易道大师乎?如果如此尚来听课何为?莫非此子华而不实?当下便冷声道:“虞喜,愿闻一言!”
坤?玄黄……龙战于野……
分不清,谁在逗谁。
二人慢行于林中小道,间或有世家后辈远远得见,纷繁投目姿仪绝佳的美郎君,指指导点、窃保私语。无它,经得三日兰亭行雅,现在会稽之地,华亭美鹤之名恰若林梢之日、冠绝中天!褚裒瞅着身侧的美郎君,突地笑道:“瞻箦,褚裒如有妹,定当妻之于汝!”
“是。小郎君。”
闻言,虞喜眉梢一挑,眯着眼睛扫过虞楚,岂能不知侄儿意欲为何,稍稍一想,也故意考考这美郎君,遂将手中竹简缓缓一搁,朝着刘浓淡声道:“也罢,多方论注,正乃易之窜改,汝且言之!”
虞喜淡声赞道:“上善若水,其言妙哉!上善若水。其势妙哉!”
褚裒昨日与桓温酣醉终霄,刚才一句亦未听进,那里晓得他在问甚,只得将目光斜投美郎君乞助。
褚裒意态阑珊地随口应道:“愿闻瞻箦之诗!”
世有三易:《连山》、《归藏》、《周易》,别离秉承夏、商、周三代。孔子取其儒易,奉为六经之首《易经》;老子取其道易。阴阳家取其筮术,共释《易传》;自此一门再三易。但是,到得东汉时,巨儒郑玄晓得古之三易,以《连》《归》《周》为魂本,以《易传》为补释,将二者融为一体。故,《周易》非《易经》,《易经》倒是《周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