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二章 国色娇娃[第1页/共4页]
桥然道:“谱谍司遣人至庄中已有三日,命我桥氏呈递族谱以待初审,正审尚在年后。我原想待至豫章后,再行呈递,殊不知,竟来得这般快。”说着,眉宇间尽是焦心,绕着矮案盘桓打转,如果此时递谱,通宜之事尚未成文,豫章拔擢亦不决职,于桥氏大倒霉。
“小妹……”
朱焘点头道:“方才言过,不再喝酒。”
桥然尚未说话,廊上传来桥游思的声音。刘浓回过甚,只见小女郎端着双手款款行来,朝着本身微微一个万福,轻声道:“刘郎君身子不适,不宜起行,此事不难作解,只需回庄后查探来者何人、其意为何,便知谱谍司为何擅改,如有人欲谋我桥氏,桥氏虽是力弱,却非任人凌辱之族。”
刘浓骑着飞雪送至离亭,看着朱焘的大红长氅翻飞于风雪中,心中欣然悠悠,捧琴于膝,鸣了一曲《破阵子》。
桥游思眉梢一颤,细声道:“如有人谋,但谋必诡,诡影怎可闪现于外,当警而劝之,若其仍旧不知不明,便可彰之以罚!”
刘浓奇问何故,桥然神情难堪,却不得不把事情说了。
“刘郎君,游思欲归……”
“格格……”莺雪软软一笑,螓首轻伏于朱焘之肩,尽显缠锦眷恋。
刘浓闭了下眼,略作沉吟,沉声道:“兄长欲进豫州。”
莺雪眨着眼睛道:“郎君,下雪呢。”
刘浓笑道:“玉鞠休言其他,刘浓虽是力薄,但兄长有难,岂可旁视。桥小娘子身子不适,不宜起行,莫若便留在华亭如何?”
朱焘未上马,勒马于亭,侧身笑道:“听闻李寿有子,名李势。李势有女,乃国色娇娃。朱焘如果破城而入,擒此娇娃,将其赠送于汝,汝可愿授?”
两人倾酒饮尽,朱焘抹了一把嘴角的酒渍,笑道:“瞻箦,我已将中军大营由建宁迁至宜都,汝且度之,吾意在何?”
朱焘叹道:“氐成自李雄亡后,李寿已不敷为虑,朱焘本也愿效武侯诸葛,希以五载战灭氐成,屯兵积储于蜀地,再图北地。何如半载前,祖豫州修书于我,言:其身已大不如昔,恐三年两载便会命归黄土,老死不敷惜,惜哉眺望洛阳不成期。朱焘虽操戈于外,却不敢以忘朝野,王敦之势已若悬顶之剑,不出三载必反!当时,祖豫州若亡,何人可制?莫非,朱焘将为姜伯约乎?”
当藏有效身,以待风起时。
“玉鞠,且稍候。”
朱焘将酒盏重重一顿,伸掌沾酒,以掌作刀,在矮案上斜斜一拉,眼吐精光如火灼,不复方才之醉惺,沉声道:“进宜都,控房陵,绕襄阳,直至新野。届时,朱焘便可与祖豫州会帐于颖川,共战胡狼,倾身复我洛阳!而此,尚不为殊,殊者,乃由南至北自此而通矣!我江东儿郎,凡是有志驱胡者,皆可沿此而伐戈!”
朱焘卸了甲,着宽袍缓裘斜卧于莺雪之怀。
“吁……”
江东得以安存,王敦之功也,江东苟延残喘,王敦之患也。
俩人都未言语,却心照似镜明。
朱焘向王敦低头,乃不得不为,若非他乃朱氏后辈,又控军于西部边疆,令王敦稍有顾忌,不然,一纸召书命其至大将军行营述职,便可令朱焘身陷两难之地。去,恐一去不归,不去,则是有违将令!昔日,陶侃便是被王敦召至豫章,几乎被斩了。
刘浓奉酒不还,笑道:“酒,乃天作之合,君子寄以携怀,穷士寓以避世,若携怀避世皆尽,便超拔乎云外,莫非,兄长已至此境?”
刘浓迎上前,喜道:“兄长,莫非嫌酒不敷?”
刘浓沉吟半晌,沉声道:“按理,谱谍司考核应在来年之初,怎会此时便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