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门阀风流》 1/1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第十四章 新亭画柳[第2页/共4页]

一大早,等候已久的世家后辈们,纷繁束发结冠、整衣飘带。三三两两的坐着牛车,行出各大森门府第,前去新亭。

有人行于山腰,摆布皆是俊颜,他的右手,则牵着一个青袍小郎君。那小郎君长得极是神秀,一对卧蚕眉,傲视生风。双眼则似点漆,中有一点星透。唇薄似纸,开合即剪。登山极耗脚力,此时这小郎君额上渗着细汗,被阳光一辉,更见珠润。

朱焘眉头一跳,拍掌大赞:“妙哉,第一句便如此夺魂,愿闻下文!”

朱焘笑道:“彼已非此,彼时,我只为附王公殷切之心而至。此时,虎头妙才深得我心,怎可不随他一同上山乎。”

此中又以北地南渡的世家居多,江东本地的顾氏与贺氏,在顾毗和贺循的带领下,遥行而往。诸如陆氏、张氏则不见,朱氏亦只要寥寥前去。陆玩自称抱病不予前行,更叮咛自家后辈不得前去。北地之伧,澎湃而来,我江东陆氏岂可于其同栖于林。

作画极是耗时,郭璞和庾亮早已来此,方才潦作此画。而他却画得更慢,每一笔都似沉有千斤,可每一笔亦都若天外飞勾,了了数笔,便勾画出了截然分歧的神韵。郭璞只观得一会,便将本身的画抽出来,顺手递给身边侍从,叹道:“此画一成,我画则可附火飞灰矣!”

侍从奇道:“郎君,王公还未至,为何此时便要作诗?”

刘浓探着身子行向水潭,朱焘亦是一个晒脱好辩之人,自是含笑而往。

“嗯!自去山顶。”

逐目其上,山颠有水潭一方,轻风徐拂,碧绿盎盎渗幽。有人早行此地,叮咛侍从置案而画秋柳映潭图。常常勾画出妙笔,身边的俊美郎君便点头奖饰:“景纯兄,此笔极妙!”

世人闻声而观,只见在那山顶突石之上,有一个小小的身影,正展开双手作翅翱翔。其状危危,其色苍苍,其意惶惑。

这一行人,边走边看,边走边言,尽皆在奖饰朱紫身侧的阿谁小郎君。而那小郎君受人奖饰,面不改色,直若不闻。

奖饰之人叫庾亮,字元规,建威将军庾琛之子,南渡江东刚满两个月。因郭璞为他占卜,说他有福分笼身,今后定有一场极贵,他便与郭璞交好。本日天还未亮,他们便已来到这山颠,摆案作画,以待王公。

俊美郎君眉锋拔挑,再赞:“此举,魂似曹不兴!没想到景纯兄不但擅诗赋、卜算,更有此神来笔锋啊。”

刘浓微微一笑,看着那环围成圈的世家后辈们,心中暗叹:也不晓得这内里,都有些甚么人物。王羲之有兰亭雅集,名传千古。今王导携北地士子聚在新亭,不知能不能见到那位人物。如若见到了,他又会不会临场作书,惹得卫夫报酬之而泣。哦,对了,这里是新亭,新亭对泣,不知就是现在,还是四年后。

倚着梅树,大声唤道:“虎头……”

朱焘正在腊梅前,几翻点头苦思而无果,猛地一个转眼,瞥见了美妇身后的一个小郎君,神采一愣,随后大喜。

刘浓已把朱焘认出,笑着答道:“他是石头城的朱府君,对刘浓多有帮携。长辈还请缓行,待小子前去见过,便来相寻。”

突地,有人惊呼:“王公,快看!”

……

“妙哉!”

有人顺势而吟,有人操琴而歌。

作画之人不语,含笑。提笔一勾,笔下飞出一只秋燕。

言罢,他回身,踏着木屐,挥着风袖,双眼平视火线,直步行至飞石之末。站定,徐风顷刻作疾,裂得浑身白袍如旗而展。负手而立于危崖之边,冠带飘飘,极目极视北方。北方之地,烽火四起,虽不成目睹,却一一呈于心海。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