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顺世情如海托内兄,逢流年荣公封王爵[第2页/共3页]
雍正一笑,说道:“这是挟了不赏之功,很犯人臣之忌的。是不是啦?”
不幸的是,林黛玉此时的状况正巧合适“五不娶”的最后一条。林如海五代列侯出身,书香家世之家,当然晓得这内里的讲究。丧妇宗子不取,是因为内宅无大妇,长女贫乏嫡母管束,很轻易贫乏教养。可如果让林如海在贾敏骸骨未寒的时候就考虑续弦的事情,又实在强他所难。但是,不快点续弦的话,今后他女儿出嫁的时候,这就是个题目,或者说是个污点,说不得就得背上一个“贫乏教养”的标签。
弘历心中陡起惊觉,不知这是甚么意义,正色答道:“我大清未曾有过鸟尽弓藏之主。”
依着此时的民风,在婚姻方面还是有着“五不娶、七出、三不去?”的说法。“七出”、“三不去”说的是仳离方面,而“五不娶”说的则是娶妻方面的讲究。
王公大臣中很多人都变了神采,倒是弘历面色如常,翻身上马,在轿旁缓行,与贾赦搭话。
弘历在长官上轻咳一声,世人立即温馨下来。礼部汉尚书亲身站在门口,扯足了嗓门高唱:
“王爷千岁,千千岁!”
“还是皇阿玛看得是。”弘历劝说无效,面不改色的说道,“他已经是一等公,又不能封贝勒贝子,已经无爵可封了。可否一等公承嗣顺延至下五代?”
一行人进京之时,恰逢荣国公病体稍愈,单身带从骑返京。他是班师将军,固然没有带雄师耀武扬威,按例天子是要“郊迎”的。方至通州,已有旨意到,“着皇四子和硕宝亲王弘历率诸王皇子及文武百官迎贾赦班师归朝,用天子仪仗。钦此!”
雍正捻须而坐,悄悄听着,脸上泛出笑容,说道:“贾赦这些年东奔西走,四周戡乱,这是大功绩大奇迹大功勋嘛!和武将处的时候长了,放肆一点也是平常,说那么多的枝节!你看贾赦如何封赏才好?”
因而贾赦等人便忙辞席。在“礼成!恭送宝亲王、诸王爷回驾!”和百官的“恭送”中,弘历和贾赦升轿而去,各自打道回府。
?因而,林如海总算是松了一口气。他年事将近半百,本无续弦之意,黛玉年小多病,既无亲母教养,亦无姊妹兄弟,是以固然不舍,却还是让林黛玉跟着荣国公府的大船北上归京。
不管如何,只是个“对付”二字,礼成绩算完事。一行人雍雍穆穆官话连篇,酒过三巡,弘历便说:“还要到养心殿,有事要办。本日还没给皇阿玛存候。”
谁知,自上了轿,行了半刻,肩舆却俄然停下,中从纱窗向外瞧了一瞧,遥遥见得前头一大片龙凤旗遮天蔽日,在西风中猎猎招展,约可有一里之遥。又有号炮齐响,鼓乐震天,黄钟、太簇、无射、姑洗、蕤宾、大吕之声扬天齐奏……一问方知乃是荣国公贾赦本日归京,上令宝亲王率诸王皇子出京十里驱逐。
“皇阿玛,儿臣觉得不当。荣国公殊宠过分,怕是……”弘历看似不动声色,实在内心不是滋味,贾赦本就权益太重,再封郡王的话,极其不当——权势怕是压他这个宝亲王三头都不止了!
弘历下了肩舆,便随一名大寺人赶到养心殿。直入中殿进东暖阁,见雍正半躺在安乐椅上看书,鹂朱紫站在一旁侍茶,三人齐都跪下存候。
弘历便将方才之事约略转述给雍正,面露苦色总结道,“荣国公放肆非常,只怕又是一个年羹尧……”
却说贾赦坐在轿中,一起行往都城。很快便见着弘历一行,未及近前,已有六十四名畅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