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季春纪第三[第2页/共3页]
轻水所,多秃与癭人;重水所,多尰与躄人;甘水所,多好与美人;辛水所;多疽与痤人;苦水所;多尫与伛人。
尽数
是月之末,择谷旦,大合乐,天子乃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亲往视之。
行之是令,而甘霖至三旬。季春行冬令,则寒气时发,草木皆肃,国有大恐;行夏令,则民多疾疫,时雨不降,山陵不收;行秋令,则天多沈阴,淫雨早降,兵革并起。
是月也,活力方盛,阳气宣泄,生者毕出,萌者尽达,不成以内。天子布德行惠,命有司发仓窌,赐贫困,振乏绝,开府库,出币帛,周天下,勉诸侯,聘名流,礼贤者。
二曰:天生阴阳、寒暑、燥湿、四时之化、万物之变,莫不为利,莫不为害。贤人察阴阳之宜,辨万物之利以便生,故精力安乎形,而年寿得长焉。长也者,非短而续之也,毕其数也。毕数之务,在乎去害。何谓去害?大甘、大酸、大苦、大辛、大咸,五者充形则生害矣。大喜、大怒、大忧、大恐、大哀,五者接神则生害矣。大寒、大热、大燥、大湿、大风、大霖、大雾,七者动精则生害矣。故凡摄生,莫若知本,知本则疾无由至矣。
精气之集也,必有入也。集於羽鸟,与为飞扬;集於走兽,与为风行;集於珠玉,与为精朗;集於树木,与为茂长;集於贤人,与为敻明。精气之来也,因轻而扬之,因走而行之,因美而良之,因长而养之,因智而明之。
何谓求诸人?人同类而智殊,贤不肖异,皆巧舌辩词以自防备,此不肖主之以是乱也。凡论人,公例观其所礼,贵则观其所进,富则观其所养,听则观其所行,止则观其所好,习则观其所言,穷则观其所不受,贱则观其所不为。喜之以验其守,乐之以验其僻,怒之以验其节,惧之以验其特,哀之以验其人,苦之以验其志。八观六验,此贤主之以是论人也。论人者,又必以六戚四隐。何谓六戚?父、母、兄、弟、妻、子。何为四隐?交友、故旧、邑里、门郭。内则用六戚四隐,外则用八观六验,人之情伪、贪鄙、美恶无所失矣。譬之若逃雨污,无之而非是。此圣王之以是知人也。
一曰:季春之月,日在胃,昏七星中,旦牵牛中,其日甲乙,其帝太皞,其神句芒,其虫鳞,其音角,律中姑洗,其数八,其味酸,其臭膻,其祀户,祭先脾。桐始华,田鼠化为鴽,虹始见,萍始生。天子居青阳右个,乘鸾辂,驾苍龙,载青旗,衣青衣,服青玉,食麦与羊,其器疏以达。
是月也,天子乃荐鞠衣于先帝,命舟牧覆舟,五覆五反,乃告舟备具于天子焉。天子焉始乘舟。荐鲔于寝庙,乃为麦祈实。
是月也,命野虞无伐桑柘。鸣鸠拂其羽,戴任降于桑,具栚曲□筐。后妃斋戒,亲东乡躬桑。禁妇女无观,省妇使,劝蚕事。蚕事既登,分茧称丝效功,以共郊庙之服,无有敢堕。
五曰:天道圜,隧道方。圣国法之,以是立高低。何故说天道之圜也?精气一上一下,圜周庞大,无所稽留,故曰天道圜。何故说隧道之方也?万物殊类殊形,皆有分职,不能相为,故曰隧道方。主执圜,臣处方,方圜不易,其国乃昌。
《诗》曰:“执辔如组。”孔子曰:“审此言也,可觉得天下。”子贡曰:“何其躁也!”孔子曰:“非谓其躁也,谓其为之於此,而成文於彼也。”贤人组修其身而成文於天下矣。故子华子曰:“丘陵成而穴者安矣,大水深渊成而鱼鳖安矣,松柏成而途之人已荫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