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吕氏春秋》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第3章 季春纪第三[第1页/共3页]

是月也,命工师令百工审五库之量,金铁、皮革筋、角齿、羽箭干、脂胶丹漆,无或不良。百工咸理,监工日号,无悖於时,无或作为淫巧,以荡上心。

是月之末,择谷旦,大合乐,天子乃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亲往视之。

是月也,天子乃荐鞠衣于先帝,命舟牧覆舟,五覆五反,乃告舟备具于天子焉。天子焉始乘舟。荐鲔于寝庙,乃为麦祈实。

论人

孔子见鲁哀公,哀公曰:“有语寡人曰:‘为国度者,为之堂上罢了矣。’寡人觉得迂言也。”孔子曰:“此非迂言也。丘闻之,得之於身者得之人,失之於身者失之人。不出於流派而天下治者,其唯知反於己身者乎!”

三曰:汤问於伊尹曰:“欲取天下,如何?”伊尹对曰:“欲取天下,天下不成取;可取,身将先取。”凡事之本,必先治身,啬其大宝。用其新,弃其陈,腠理遂通。精气日新,邪气尽去,及其天年。此之谓真人。

何谓求诸人?人同类而智殊,贤不肖异,皆巧舌辩词以自防备,此不肖主之以是乱也。凡论人,公例观其所礼,贵则观其所进,富则观其所养,听则观其所行,止则观其所好,习则观其所言,穷则观其所不受,贱则观其所不为。喜之以验其守,乐之以验其僻,怒之以验其节,惧之以验其特,哀之以验其人,苦之以验其志。八观六验,此贤主之以是论人也。论人者,又必以六戚四隐。何谓六戚?父、母、兄、弟、妻、子。何为四隐?交友、故旧、邑里、门郭。内则用六戚四隐,外则用八观六验,人之情伪、贪鄙、美恶无所失矣。譬之若逃雨污,无之而非是。此圣王之以是知人也。

作者:吕不韦

何谓反诸己也?适耳目,节嗜欲,释智谋,去巧故,而游意乎无穷之次,事心乎天然之途。若此则无以害其天矣。无以害其天则知精,知精则知神,知神之谓得一。凡彼万形,得一后成。故知一,则应物窜改,阔大渊深,不成测也;德行昭美,比於日月,不成息也,豪士时之,远方来宾,不成塞也;意气宣通,无所束缚,不成收也。故知知一,则复归於朴,嗜欲易足,取养节薄,不成得也;离世自乐,中情洁白,不成量也;威不能惧,严不能恐,不成服也。故知知一,则可行动当务,与时周旋,不成极也;举错以数,取与遵理,不成惑也;言无遗者,集肌肤,不成革也。谗人困穷,贤者遂兴,不成匿也。故知知一,则若六合然,则何事之不堪?何物之不该?譬之若御者,反诸己,则车轻马利,致远复食而不倦。昔上世之亡主,以罪为在人,故日殛毙而不止,乃至於亡而不悟。三代之兴王,以罪为在己,故日功而不衰,乃至於王。

昔者,先圣王成其身而天下成,治其身而天下治。故善响者不於响於声,善影者不於影於形,为天下者不於天下於身。《诗》曰:“淑人君子,其仪不忒。其仪不忒,恰是四国。”言正诸身也。故反其道而身善矣;行义则人善矣;乐备君道而百官已治矣,万民已利矣。三者之成也,在於有为。有为之道曰胜天,义曰利身,君曰勿身。勿身督听,利身安静,胜天顺性。顺性则聪明寿长,安静则业进乐乡,督听则奸塞不皇。故上失其道,则边侵於敌;内失其行,名声堕於外。是故百仞之松,本伤於下而末槁於上;商、周之国,谋失於胸,令困於彼。故心得而听得,听得而事得,事得而功名得。五帝先道而后德,故德莫盛焉;三王先教而后杀,故事莫功焉;五伯先事而后兵,故兵莫强焉。当今之世,巧谋并行,诈术递用,攻战不休,亡国辱主愈众,所事者末也。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