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论语八佾(1)[第3页/共4页]
③亡:同无。古书中的“无”字多写作“亡”。
③相维辟公,天子穆穆:《雍》诗中的两句。相,助。维,语助词,偶然义。辟公,指诸侯。穆穆:寂静厉穆。
【原文】
孔子说:“君子没有甚么可与别人争的事情。如果有的话,那就是射箭比赛了。比赛时,先相互作揖谦让,然后上场。射完后,又相互作揖再退下来,然后登堂喝酒。这就是君子之争。”
乐是表达人们思惟感情的一种情势,在当代,它也是礼的一部分。礼与乐都是外在的表示,而仁则是人们内心的品德感情和要求,以是乐必须反应人们的仁德。这里,孔子就把礼、乐与仁紧紧联络起来,以为没有仁德的人,底子谈不上甚么礼、乐的题目。
③起予者商也:起,开导。予,我,孔子自指。商,子夏名商。
在孔子看来,一小我的品级名分,不但活着的时候不能窜改,身后也不能窜改。生时是贵者、尊者,身后其亡灵也是尊者、贵者。这里,他对行禘礼的群情,反应出当时礼崩乐坏的状况,也表示了他对近况的不满。
孔子谈到季氏,说,“他用六十四人在本身的天井中吹打跳舞,如许的事他都忍心去做,另有甚么事情不成狠心做出来呢?”
①禘之说:“说”,实际、事理、规定。禘之说,意为关于禘祭的规定。
3.9 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①不敷徵②也;殷礼吾能言之,宋③不敷徵也。文献④不敷故也。足,则吾能徵之矣。”
【本篇引语】
3.5 子曰:“蛮夷①之有君,不如诸夏②之亡③也。”
③宋:春秋时国名,是商汤的后嗣,在今河南商丘一带。
【注释】
【原文】
②诸夏:当代中原地区中原族的自称。
孔子说:“夏朝的礼,我能说出来,(但是它的后代)杞国不敷以证明我的话;殷朝的礼,我能说出来,(但它的后代)宋国不敷以证明我的话。这都是因为笔墨质料和熟谙夏礼和殷礼的人不敷的原因。如果充足的话,我便能够获得证了然。”
【评析】
②示诸斯:“斯”指前面的“掌”字。
③戚:心中哀思的意义。
②《雍》:《诗经·周颂》中的一篇。当代天子祭宗庙结束撤去祭品时唱这首诗。
③可忍:能够忍心。一说能够容忍。
3.11 或问禘之说①,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②乎!”指其掌。
①天孙贾:卫灵公的大臣,时任大夫。
祭奠先人就像先人真在面前,祭神就像神真在面前。孔子说:“我如果不亲身插手祭奠,那就和没有停止祭奠一样。”
【注释】
【注释】
【注释】
子夏从孔子所讲的“绘过后素”中,贯穿到仁先礼后的事理,遭到孔子的奖饰。就伦理学说,这里的礼指对行动起束缚感化的外在情势——礼节典礼;素指施礼的内心情操。礼后于甚么情操?孔子没有直说,但普通以为是后于仁的品德情操。孔子以为,表面的礼节典礼同内心的情操应是同一的,如同绘画一样,质地不洁白,不会画出丰富多采的图案。
孔子说:“对于行禘礼的典礼,从第一次献酒今后,我就不肯意看了。”
【注释】
③女:同汝,你。
【评析】
【译文】
【注释】
孔子在这里所说的“君子无所争”,即便要争,也是彬彬有礼的争,这反应了孔子和儒家思惟的一个首要特性,即夸大谦逊谦逊而鄙夷无礼的、不公道的合作,这是可取的。但过于夸大谦逊谦逊,乃至于把它与合法的合作对峙起来,就会按捺人们主动进取、勇于开辟的精力,成为社会生长的品德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