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熟悉[第2页/共2页]
…………
母亲点头,同郭圣通小声道:“你弟弟聪明劲还是有的,就是不肯用心。
见郭圣通出来,郭况喜不自胜地扑上来:“姊姊,我背下来了。”
像现在有了兴趣,不就好了。“
莫非是父亲的?
母亲笑笑,神采中多了些记念,
郭圣通止住她,“是你长兄来了吗?”
岁三百六十六日,以闰月正四时。信饬百官,众功皆兴。”
她虽也读书进学,不过也是跟弟弟郭况普通学些儒家典范罢了,还未曾看甚么史乘啊。
郭圣通心中存疑,持续翻阅着帛书。
羽年走后,郭圣通想着母亲和弟弟也该返来了,便起家筹办去书房看看。
现在不也心无旁骛地想着要博览群书,好知天下大义?”
庭风送来芬芳花香,四下里喧闹的连陡峭的呼吸声都听得一清二楚。
“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
她见惊扰了郭圣通安息,忙歉意地一笑又要退出去。
见郭圣通点头,便担忧隧道:“阿母不是跟你说了,先好生疗养一阵子吗?”
…………
室中的刻漏滴滴哒哒地走着,窗别传来云雀委宛甜美的歌声
郭圣通不幸羽年自幼就到了她房中服侍,本来的名姓都没能留下,更别说和亲人间的相处了。
郭圣通撑坐起来抬眼望去,本来是羽年蹑手蹑脚地出去了。
说是禁书半点都不为过,现在虽是新朝,但家中哪来的《太史公记》呢?
郭圣通笑着夸他道:“我就晓得我弟弟况儿最聪明了。”
郭圣通心中猜疑,莫非这也是先知?
便是当时诸侯亦难见《太史公记》,东平王便曾求书被拒。
郭况受了表扬,愈发高兴,献宝似地把《公孙丑》在郭圣通面前背了一遍。
郭圣通应下后,又猎奇地问道:“这是不是父亲的书?”
像表哥畴前不也哭闹着不肯进学吗?
刚走到回廊上便碰到了母亲同弟弟,俱是满面笑容。
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
当初为了这卷《太史公记》,可实在花了大心血呢。”
…………
午后的碎金阳光漫了一地,通室敞亮。
说话间她便下了榻招手表示羽年为她清算仪容,羽年游移了一下方才上去。
…………
母亲在一旁笑得合不拢嘴,郭圣通看她一眼,劝道:“况儿聪明着呢,您别总压着他学。
可这类感受如何竟像是畴前曾手握这书卷日夜朗读,才气如此烂熟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