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渌水依荷起微澜》 1/1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第九十二章 荷塘花语[第2页/共3页]

提及那位董知县来,不免记起前日蔺管事回山后的那番言语。转而提及一句道:“就本日所见,这小净台寺单是在这荷花池旁的买卖已有这般景象,那配房当中的素斋荷宴,又该是如何一派繁忙气象!”

再看这旁伉俪二人,干脆一身浅显人家的装束,平平无奇。唯有二爷手中的那柄,微微泛着光阴之痕的骨扇,略可算作显眼之处。或许是扇坠品相不差,免不得引来几个懂行之人是侧目一二,却不知此扇真正可贵之处,不在扇骨与扇坠,而是扇面之上的大师手笔。

现在,眼看着那般世外瑶池地点,就此颓废式微下来,倒是于心不忍。因此伉俪俩商讨着帮村一二,也在道理当中。

而后,不但在四合镇上得悉那小净台寺,为何如此孔殷,又从自家桑园胡老爹口中得以考证统统,不免起了怜悯之心。更何况,昔日此处施助哀鸿之时,那寺院主持也曾为此多方驰驱凑集米粮之物,可算得是真正的菩萨心肠。

两人却不知,偶然提及之事,却恰是当初发起修建此处的副寺之忧!犹记当时,听得寺中奉茶的小沙弥奉告,渌水庄主家的两位特来传授素斋之人,却在门前荷花池旁鹄立很久。

直到将最后一道菜肴传授结束,这卢家的二房奶奶才不由得心头一怔,由此脱手交于寺院当中,倒也是不错之法。起码今后好些日子里,不管是前次参与祭奠的族亲也好,还是随行往京的大房也罢,皆会晓得那渌水山庄的仆人,已将食单传于小净台寺了。

那旁尚未夸耀完,只见这旁二奶奶几乎将才入口的香茗喷出。这匾额上所提四字,那里是出自旁人之口,清楚就是本身与那两丫环偶然提及凉亭那桩时,信手落在纸上的。

不为别的,就是为了能在一旁新建的凉亭当中。品一壶新奇泡制的荷花茶,就着一口形色俱佳的莲花小点;或是刚巧赶上,寺内后山当中,才刚冻制成形的荷花茶冻,也是那不错之选!

“姑母可知,这亭上题字那位倒是这县衙当中,才于客岁秋后上任的县尊大人!不提这笔力浑厚,单是这‘荷塘花语’四字,便可见这位大人的品性,才学……!”

不觉轻叹一声:“这无关庄中之事,已被我这儿自行省却了。”却好似俄然记起了甚么,转而又言及之前所提:“想来,那位县尊还真是急性子,前日蔺管事就曾有提及,县衙中的那位沈书吏来。”

究竟也果然如伉俪俩所料,不出六月末,那隔壁村中悠长闪现衰颓之势的小净台寺内,已是大有窜改。

待到亭中坐定,点了吃食茶饮后,两人才低声扳谈起来。

这旁听着蔺兰姐妹俩的细述后,不觉已是非常意动。尚不待她开口提及,身边的卢临渊已是含笑发起道:“不若,他日便陪娘子你也往那莲池一旁,略坐半日可好?”

开初之时,不过是为了将这颇令外人窥视之物,假托渌水山庄之名撇开身外,也可就此绝了大房之想。却不想,那旁放心做法事的副寺,早已起了心机惟要采集回山,一解寺中香火日趋衰颓之势。

而这题写匾额之人并非别家,倒是与卢二爷略有交集的本地知县董学廉。两人正赏着窗外美景,品着自家亲授的茶点,耳边倒是清楚传来那旁隔帷当中,一男人朗朗之声:“不知姑母在此稍停,侄儿倒是告饶了。”

“这般说来,倒不失为功德一桩!即便再有旁人动了心机,也毫不能与佛门中人相争此物了。”啜了口茶,不免接着轻笑道:“至于那副寺承诺的三百两纹银,反倒不宜别传。一来,怕故意之人是以胡乱测度;二来,我们家这份食单如果落入商户手中,也远不止这些。不管是放眼长远,还是着眼现在而言,皆是不智之举!”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