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新三河大战(1)[第2页/共3页]
以是老湘营的战役力是大大强于承平军的。三河初战,湘军和承平军的战损比是1比7,李续宾却眉头舒展,对曾国华说:“救兵迟迟不到,湘军现在打不起耗损战,特别是作为军中主力的数百善战懦夫,死一个就少一个。”
但比李续宾更年青、长于杀回马枪的陈成全,也明白战事瞬息万变、早一天就是胜利的事理。他早就号令部将蓝成春在三河镇造城,城墙选址在河道最狭小、圩埂最宽广的小南河北岸,东面、北面的杭埠河和丰乐河河道宽广,觉得天险。蓝成春还不放心,又在小南河南北两岸的圩埂上,制作了9座砖垒,南岸7座,北岸2座。造城工程,耗时一个月零三天,征用了一万多民工。为了供应城墙和砖垒的石料,三河周边的古刹、牌坊几近被拆光,浅显人家的石磙、石臼、石门槛、砖墙及坟头石碑都被强行拆送筑城。
兵至三河,庐州在望,李续宾既迟疑满志,又有几分担忧:长途奔袭,军队已伤损精锐,疮痍满目。而每攻陷一城,就要分兵驻守,目前他手上的兵力独一十三营近五千人,能够与三河守军一战,但如果碰到承平军的多量救兵,则环境堪忧。
就在李续宾冲杀承平军,堕入绝望之时,他的四周一阵阵霹雷霹雷炮响,承平军纷繁人仰马翻。恪守南岸的李续宾族弟李续焘看到一艘蒸汽兵舰顺河而下,兵舰上的桅杆上挂着斗大的“曾”字,兵舰上重炮炮口对准承平军乌压压的人头,不竭开仗,着花炮弹将无数承平军奉上了天空。他冲动对身后的三千湘勇喊道:“救兵到了,曾家的救兵到了!”
11月15日凌晨,立冬不久,一场大雾囊括了安徽中部,巢湖平原雾气沉沉。庐州西南的三河镇到金牛镇周遭30里,更是被大雾裹得严严实实,天涯莫辨,正如此时此地,身处十万承平军包抄里的五千湘军,面前危急重重,却不知前程。
李续宾站在砖垒的最高处了望,十里以外,密密麻麻的都是承平军的人马,并且承平军合围以后,将丰乐河的河堤掘开,河水将圩田灌成了水洼,湘军突围举步维艰。同时,承平军把火把投掷到湘军的帐篷上,因为帐篷被雾气浸湿,没有扑灭。湘军炮弹罄尽,就用破裂的铁锅、瓦片代替,开炮反击。
李续宾在霸占桐城以后,与众将商讨进取舒城及三河,部将丁锐义等人以为雄师一起攻城拔寨,已是强弩之末,应当当场休整,等候救兵再择机而动。而以曾国华为首的诸将以为“军锋不成顿”。曾国华是曾国藩六弟,素与李续宾意气相投,又跟他是后代亲家。曾国华的设法,与李续宾长驱直入、以奇兵拿下庐州的初志分歧,因而李续宾决定持续进军安徽中部。
“现在已经太晚了!兵戈有进无退,只要死战!不然功亏一篑不说,还会被长毛追杀如丧家之犬!”李续宾说:“军兴九年,皆以退走损国威,长贼志,予当血战,多杀一贼,即为民多除一害。”
李续宾知败局已定,写下了遗疏稿,又草草写了几里手信,将其交给部将周宽世,叮嘱他突围后,带给在湖北的弟弟李续宜。随后,李续宾仗剑怒马出,僚佐以下从者六百余人,赴贼深处:“兄弟们,奋力杀贼!”
在湘军大肆打击三河镇核心的当天,陈成全绩率雄师队赶到,驻扎在三河镇南金牛镇一带。李秀成也率部赶到时,驻于白石山。至此,集结在三河镇四周的承平军达数万,和李续宾部湘军比拟,人数占绝对上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