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龙腾1856》 1/1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第六十六章 新三河大战(1)[第2页/共3页]

安徽大地,乃是长江腰膂,俯仰吴越,是南京西部的首要樊篱。咸丰年间,承平军坐拥金陵,在安徽一带运营统治好多年。这里是承平天国统治时候最长、管理相对安定的处所,对湘军而言,则是一片波折和不详之地:早在1853年年底,清廷“救火队长”、湘军楚勇统帅江忠源出任安徽巡抚,翌年就败亡于庐州。

就在李续宾冲杀承平军,堕入绝望之时,他的四周一阵阵霹雷霹雷炮响,承平军纷繁人仰马翻。恪守南岸的李续宾族弟李续焘看到一艘蒸汽兵舰顺河而下,兵舰上的桅杆上挂着斗大的“曾”字,兵舰上重炮炮口对准承平军乌压压的人头,不竭开仗,着花炮弹将无数承平军奉上了天空。他冲动对身后的三千湘勇喊道:“救兵到了,曾家的救兵到了!”

李续宾站在砖垒的最高处了望,十里以外,密密麻麻的都是承平军的人马,并且承平军合围以后,将丰乐河的河堤掘开,河水将圩田灌成了水洼,湘军突围举步维艰。同时,承平军把火把投掷到湘军的帐篷上,因为帐篷被雾气浸湿,没有扑灭。湘军炮弹罄尽,就用破裂的铁锅、瓦片代替,开炮反击。

本来,早在1858年10月,陈成全部就在江苏六合接到李续宾、曾国华率湘军大肆东犯安徽的战报,他决然决定回兵救济,给这股孤军深切的湘军毁灭性打击。为了全歼李续宾的湘军,他上奏洪秀全,要求调派李秀成部一同前去三河镇。

11月14日早晨,李续宾批示湘军七个营的兵力,分三路奔袭金牛镇,第二天拂晓时在距三河镇十五里的樊家渡王家祠堂,与陈成全的军队交火。湘军此次出动的都是营中精锐,两边甫一比武,承平军佯装败退。此时,驻扎在白石山的李秀成听到三河镇方向的炮声隆隆,率部摸到了疆场,三河镇守军也倾巢而出。李续宾的大营被团团包抄,承平军的炮火打过来,把湘虎帐房里的炊具炸得稀烂。

一个礼拜后,李秀成部也赶到了三河镇东南25里的白石山。承平号角称十万之众,连营数十里,湘军前路不通,而退路已绝。

三河镇,这处广袤平原中河汊环抱的小镇,北倚丰乐河,西面和南面有小南河、杭埠河交叉,周边是大片广袤的圩田,一望无垠。承平军1853年就占据三河,将它作为承平军供应天京的粮仓,以及守御庐州的首要据点。

这时,一身戎装的曾纪泽站在兵舰的舰桥上,面带浅笑,平静自如批示炮击,心想:“不早不晚,我返来得恰是时候!”

李续宾求援不成,见湖北方面没动静,只好硬战,他把但愿依托在打时候差上和江北大营的清军拖住承平军的救兵。

但比李续宾更年青、长于杀回马枪的陈成全,也明白战事瞬息万变、早一天就是胜利的事理。他早就号令部将蓝成春在三河镇造城,城墙选址在河道最狭小、圩埂最宽广的小南河北岸,东面、北面的杭埠河和丰乐河河道宽广,觉得天险。蓝成春还不放心,又在小南河南北两岸的圩埂上,制作了9座砖垒,南岸7座,北岸2座。造城工程,耗时一个月零三天,征用了一万多民工。为了供应城墙和砖垒的石料,三河周边的古刹、牌坊几近被拆光,浅显人家的石磙、石臼、石门槛、砖墙及坟头石碑都被强行拆送筑城。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