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新三河大战(1)[第1页/共3页]
11月14日早晨,李续宾批示湘军七个营的兵力,分三路奔袭金牛镇,第二天拂晓时在距三河镇十五里的樊家渡王家祠堂,与陈成全的军队交火。湘军此次出动的都是营中精锐,两边甫一比武,承平军佯装败退。此时,驻扎在白石山的李秀成听到三河镇方向的炮声隆隆,率部摸到了疆场,三河镇守军也倾巢而出。李续宾的大营被团团包抄,承平军的炮火打过来,把湘虎帐房里的炊具炸得稀烂。
这时,一身戎装的曾纪泽站在兵舰的舰桥上,面带浅笑,平静自如批示炮击,心想:“不早不晚,我返来得恰是时候!”
就在李续宾冲杀承平军,堕入绝望之时,他的四周一阵阵霹雷霹雷炮响,承平军纷繁人仰马翻。恪守南岸的李续宾族弟李续焘看到一艘蒸汽兵舰顺河而下,兵舰上的桅杆上挂着斗大的“曾”字,兵舰上重炮炮口对准承平军乌压压的人头,不竭开仗,着花炮弹将无数承平军奉上了天空。他冲动对身后的三千湘勇喊道:“救兵到了,曾家的救兵到了!”
本来,早在1858年10月,陈成全部就在江苏六合接到李续宾、曾国华率湘军大肆东犯安徽的战报,他决然决定回兵救济,给这股孤军深切的湘军毁灭性打击。为了全歼李续宾的湘军,他上奏洪秀全,要求调派李秀成部一同前去三河镇。
李续宾批示攻打三河镇,他望穿秋水,但愿湖北巡抚胡林翼速派救兵助攻。可惜的是,此时湘军的“超等奶爸”、湖北巡抚胡林翼因母亲归天,按朝廷轨制,不管是甚么环境,必须回益阳老仆人忧。
“先清皖北,再图皖南”,是曾国藩的既定计谋。但只用了一个月时候,李续宾和曾国华部就连克安徽太湖、潜山、桐城、舒城四县,于1858年11月初,到达安徽中部,将近八千湘勇屯兵庐州三河镇,与驻守三河镇的吴定规部的承平军虎视眈眈。
以是老湘营的战役力是大大强于承平军的。三河初战,湘军和承平军的战损比是1比7,李续宾却眉头舒展,对曾国华说:“救兵迟迟不到,湘军现在打不起耗损战,特别是作为军中主力的数百善战懦夫,死一个就少一个。”
清廷日夜担忧承平军自庐州北上北伐,将皖北一带视为亲信大患。各处所官守土有责,非常需求勇猛善战的将领,是以因霸占九江而升任浙江布政使的湘军统领李续宾,威名显赫,成了各方抢手的“香饽饽”。浙江方面的官员再三要求朝廷派李续宾部入浙,湖北总督官文和湖北巡抚胡林翼则但愿李续宾部帮手湘军先安定安徽,这与咸丰帝的设法不谋而合,遂号令李续宾留在湖北,图谋全部安徽。
11月7日,合法湘军北渡时,陈成全率部呈现在三河镇西南30里的金牛镇。随后数天,承平军伸直三河城内的4000老弱残兵,依仗三河的坚墙和工事,抵住了湘军的守势。
究竟上,李续宾率兵北进安徽,恰是抓住驰骋于安徽疆场的承平军将领陈成全正和李秀成合力攻打清军扬州江北大营的这一战机。
安徽大地,乃是长江腰膂,俯仰吴越,是南京西部的首要樊篱。咸丰年间,承平军坐拥金陵,在安徽一带运营统治好多年。这里是承平天国统治时候最长、管理相对安定的处所,对湘军而言,则是一片波折和不详之地:早在1853年年底,清廷“救火队长”、湘军楚勇统帅江忠源出任安徽巡抚,翌年就败亡于庐州。
不过,心机周到的李续宾,也一向在揣摩:为何承平军会在河的南北两岸都设立砖垒?莫非是专候我们渡河后包抄后路?因而,他将主力北渡的同时,将南岸的砖垒拆去,号令部将李续焘驻守南岸――李续焘是他的族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