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附录三下略:陈述道德,考察安危 (1)[第2页/共3页]
夫贤人君子,明盛衰之源,通成败之端,审治乱之机,知去就之节。虽穷,不处亡国之位;虽贫,不食乱邦之禄。潜名抱道者,时至而动,则极人臣之位;德合于己,则建殊绝之功。故其道高,而名扬于后代。
千里迎贤,其路远;致不肖,其路近。是以明王舍近而取远,故能全功尚人,而下极力。
贤人在朝,首要令人能够在行动上从命;贤人在朝,能令人从心灵上从命。从行动上从命能够开端创业,从心灵上从命能够让人善始善终。让人从行动上从命靠的是礼,让人从心灵上从命靠的是乐。所谓的乐,不是指的金石丝竹,而是让人们爱好本身的家庭,让人们爱本身的家属,让人们爱本身的职业,让人们爱本身的城池,让人们拥戴国度的政令,让人们乐于讲究品德。如许君王就是用乐来管理群众,令群众不至于丢失明智。以是,有德行的君主依托音乐来令人欢愉;无道的君主用音乐让本身欢愉。能令人欢愉的君主,才气悠长居于君位;只晓得本身欢愉的君主,很快就会灭亡。
大臣疑主,众奸会聚;臣当君尊,高低乃昏;君当臣处,高低失序。
利一害百,民去城郭;利一害万,国乃思散。去一利百,人乃慕泽;去一利万,政乃稳定。
⑨致:达到。
③降:使……从命。
夫贤人君子,明盛衰之源,通成败之端⑩,审治乱之机,知去就之节。虽穷,不处亡国之位;虽贫,不食乱邦之禄。潜名抱道者,时至而动,则极人臣之位;德合于己,则建殊绝之功。故其道高,而名扬于后代。
能够挽救天下于危难当中的人,就会享有天下的安宁;能够消弭天下忧患的人,就会享用天下的平和与欢乐;能够消弭天下灾害的人,就会获得天下的福佑。是以,把恩泽施予公众,贤人天然就会前来归附;把恩泽施及万物,贤人天然就会神驰。贤人所归附的国度,必然会强大;贤人所神驰的国度,必然会战役同一。君首要凭德行求得贤人,要凭大道招致贤人。贤人如果纷繁分开,国度天然就会陵夷;贤人连续拜别,国度就会为此堕入混乱。国度陵夷就是危急的第一步,而国度混乱就是灭亡的征象。
爝(jué)火:小火把。
圣王之用兵,非乐之也,将以诛暴讨乱也。夫以义诛不义,若决江河而溉爝火,临不测而挤欲堕,其克必矣。以是优游澹泊而不进者,重伤人物也。夫兵者,不祥之器,天道恶之,不得已而用之,是天道也。夫人之在道,若鱼之在水;得水而生,失水而死。故君子者常害怕而不敢失道。豪杰秉职,国威乃弱;杀生在豪杰,国势乃竭;豪杰低首,国乃可久;杀生在君,国乃可安。四民用虚,国乃无储;四民用足,国乃安乐。
贤臣内,则邪臣外;邪臣内,则贤臣毙。表里失宜,祸乱传世。
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也。道者人之所蹈⑥,德者人之所得,仁者人之所亲,义者人之所宜,礼者人之所体;不成无一焉。故夙兴夜寐,礼之制也;讨贼报仇,义之决也;怜悯之心,仁之发也;得己得人,德之路也;令人均平,不失其所,道之化也。
废一善,则众善衰。赏一恶,则众恶归。善者得其祐⑧,恶者受其诛,则国安而众善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