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江南秋尚早[第2页/共4页]
****************
朱允炆笑道:“你可教教好。”
黄子澄看着朱允炆的面色道:“殿下!就算殿下忍耐,以和为贵,东宫面子事小,与朝鲜国必会再生嫌隙,铁岭又危矣”。
朱允炆进了无量殿,瞬时一阵凉意沁人,本来这内里飞檐挑角似巍峨宫殿的无量殿,内部却如回旋的涵洞一样通俗清幽。
明太祖朱元璋于元至正十六年(公元1356年)攻破集庆路改名为应天府,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定都于此。直到明永乐十九年(公元1421年)明成祖迁都北平为北京,应天府作为留都,被称为“南京”,即现在的南京。
王景弘接着说道:“朝鲜国王说被劫的贡品已在重新购置,随后别的押送至京师。”望了眼燕王又道:“赵方和李三被倭寇所害一事,朝鲜国王大怒,包管找到凶手,严惩不怠。”
黄子澄吹着胡子,愤恚隧道:“殿下!这的确荒唐。两位王爷太不把殿下放在眼里了”。
朱允炆端起茶碗喝了口茶,吃了一块桂花糕。走了半天山路,还是有些饿了。
朱允炆点头,含笑看向马淑仪,马妃知他顾虑公事,笑着见礼先退下了。
黄子澄顿了顿又说道:“此次朝鲜国宜宁公主在大明铁岭卫被劫,下落不明,事关皇家面子,更事关与朝鲜国邦交。大明初建四夷未平,可贵朝鲜国一向恭敬事大,尊大明为宗主国。殿下特地行文请诸位王爷一起帮着找找,宁王燕王两位王爷却这么做,莫非但愿与朝鲜也生战事吗?如此胆小妄为,臣为殿下担忧啊!”
朱允炆不动声色,心中默算:一千一百多个和尚,却有三万多亩地步,均匀一个和尚三十亩地,免赋税!难怪朝堂上时有抱怨。
朱允炆进了书房,和黄子澄酬酢已毕,坐下来开端核阅奏折。黄子澄侧坐着半个身子,把奏折先分类,首要的伶仃列出来,与朱允炆甚有默契。二人边看边谈,欣喜时击节赞叹,疑问处凝神思考,一个时候已经措置过半。
二人正忙得欢畅,燕王宁王一起走了出去。燕王赞一声:“好香!”,宁王却顺手拿了一块糕丢进嘴里,笑道:“好吃!多做一点,我带给慧光老衲人。”
莲花见他说得当真,到有些不测。朱棣笑道:“你还要无有可骇?你的蓬莱玉玺和太阳金符不是已经通神了吗?”
弘远笑道:“连上沙弥,约莫是一千一百多位。”
弘远笑道:“圣上都好?老衲可有一个月没见圣上了。”
让朱允炆来无量殿,一来是查抄看看这个奇特的大殿有无忽略,更首要的是灵谷寺的弘远禅师乃是老友,朱元璋特地让孙子送了中秋节礼过来。
朱允炆摆摆手,表示不消,整衣先至殿前恭敬地拜了无量佛,然后起家细心地沿壁查抄大门墙壁拱门拱窗,又抬头张望殿顶。张元亨轻声问道:“要不要让人上顶上看看?” 朱允炆微一思考:“待雨天再来吧。”
马淑仪笑着问道:“后日就是中秋了,圣上那边备甚么礼好?臣妾绣了一幅百福被,让文奎呈给圣上,成不成?”
“方丈过誉。” 朱允炆淡淡应道。自被立为皇太孙,几年来众星捧月恭维歌颂不断于耳,也渐渐风俗了。
朱允炆问道:“圣上体贴无量殿,克日雨水多,殿内有无漏雨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