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说符篇(2)[第2页/共3页]
邯郸之民以正月之旦献鸠于简子,简子大悦,厚赏之。客问其故。简子曰:「正旦放生,示有恩也。」客曰:「民知君之欲放之,故竞而捕之,死者众矣。君如欲生之,不若禁民勿捕。捕而放之,恩过不相补矣。」简子曰:「然。」
人有亡鈇者,意其邻之子,视其行步,窃鈇也;色彩,窃鈇也;言语,窃鈇也;行静态度,有为而不窃鈇也。俄而抇其谷而得其鈇,他日复见其邻居之子,行静态度无似窃鈇者。
齐有贫者,常乞于都会。都会患其亟也,众莫之与。遂适田氏之厩,从马医作役而假食。郭中人戏之曰:「从马医而食,不以辱乎?」乞儿曰:「天下之辱莫过于乞。乞犹不辱,岂辱马医哉?」
东方有人焉,曰爰旌目,将有适也,而饿于道。狐父之盗曰丘,见而下壶餐以餔之。爰旌目三餔而后能视,曰:「子何为者也?」曰:「我狐父之人丘也。」爰旌目曰:「嘻!汝非盗邪?胡为而食我?吾义不食子之食也。」两手据地而欧之,不出,喀喀然,遂伏而死。狐父之人则盗矣,而食非盗也。以人之盗因谓食为盗而不敢食,是失名实者也。
楚庄王问詹何曰:「治国柰何!」詹何对曰:「臣明于治身而不明于治国也。」楚庄王曰:「寡人得奉宗庙社稷,愿学以是守之。」詹何对曰:「臣何尝闻身治而国乱者也,又何尝闻身乱而国治者也。故本在身,不敢对以末。」楚王曰:「善。」
宋人有游于道、得人遗契者,归而藏之,密数其齿。告邻居曰:「吾富可待矣。」
秦穆公谓伯乐曰:「子之年长矣,子姓有可使求马者乎?」伯乐对曰:「良马可描述筋骨相也。天下之马者,若灭若没,若亡若失。若此者绝尘弭辙。臣之子皆下才也,可告以良马,不成告以天下之马也。臣有所与共担纆薪菜者,有九方皋,此其于马非臣之下也。请见之。」穆公见之,使行求马。三月而反报曰:「已得之矣,在沙丘。」穆公曰:「何马也?」对曰:「牝而黄。」令人往取之,牡而骊。穆公不说,召伯乐而谓之曰:「败矣,子所使求马者!色物、雌雄尚弗能知,又何马之能知也?」伯乐喟然慨气曰:「一至于此乎?是乃其以是千万臣而无数者也。若皋之所观天机也,得其精而忘其麤,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若皋之相者,乃有贵乎马者也。」马至,果天下之马也。
杨朱曰:「利出者实及,怨往者害来。发于此而应于外者唯请,是故贤者慎所出。」
杨朱曰:「积德不觉得名,而名从之;名不与利期,而利归之;利不与争期,而争及之;故君子必慎为善。」
杨朱之弟曰布,衣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缁衣而反。其狗不知,迎而吠之。杨布怒,将扑之。杨朱曰:「子无扑矣!子亦犹是也。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哉?」
昔齐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适鬻金者之所,因攫其金而去。吏捕得之,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对曰:「取金之时,不见人,徒见金。」
人有枯梧树者,其邻父言枯梧之树不祥,其邻居遽而伐之。邻居父因请觉得薪。其人乃不悦,曰:「邻居之父徒欲为薪而教吾伐之也。与我邻,若此其险,岂可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