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回 闻变故壮士冲冠去 醒酒梦翰林负荆来[第1页/共5页]
“诸位不要拉我,我高珩这个鸡蛋明天就非碰碰石头不成,宁肯粉身碎骨,也要出出胸中这口恶气!”
高珩从小在一片阿谀、恭维声中长大,平时只晓得管人、训人、从未受过别人半句恶言。何况方才考长进土,正在东风对劲的时候,就被义兵断送了出息!满腔痛恨正沒处宣泄,被郑飞叉当着世人“赃官、贪吏”一顿臭骂,新仇宿恨一齐涌上心头。自知不是对方的敌手,不如干脆拼上一腔热血,和他撕打一番。即便死在他的钢叉之下,却能表白本身忠心报国浩然正气!想到这里,他再也顾不得翰林学士的面子,一改昔日的温文尔雅,指着郑飞叉破口痛骂:“你们这些犯上反叛、十恶不赦的反贼,逼死君父,建立伪朝,就应当上应天命,下顺民气,拔除暴政,实施仁政。但是义兵进入城以后,却倒行逆使,拷掠官吏,逼索财帛,滥用酷刑,草菅性命,兼并人妻。。。。。。使本来欲投义兵的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半路上返回投了满清,引清兵入关,在一片石把闯贼打得大败。我被你们就义了出息。你郑飞叉的末日也到了!我明天豁上一腔热血和你拼了!”说着,冲郑飞叉手中的利刃猛扑畴昔。
蒲槃道:“让他去吧,等醒过酒,还会返来的。”忙叫兆埋头起跟从,务必把表叔送回家中
“好孩子,快快起来!”高珩双手把他抄起来。接着朝大师深深一躬:“该向大师负荆请罪的是我,我刚才喝多了酒。”
“松龄,我又返来了!”高珩进门冲着蒲松龄喊:“叔叔不醉了,你不往外赶了吧?”
兆专欣喜他:“大师晓得您喝了酒,不会见怪您。”
“门生招的差未几了,校舍还没下落。”
高珩没好气地说:“你真的没听明白,还是明知故问,我刚才说过,大明朝都灭亡了,我还去那里上任?”又用降落懊丧的口气说:“你问得不错,我确切要去上任的,”
俗话说:无巧不成书!合法他洗沐换衣刚要出门的时候,几个同窗老友传闻他从北京返来,相约而至,凑了分子为他拂尘洗尘。恰是酒逢知己千杯少,加上大明灭亡就义了斑斓出息,本来就怅惘满怀,酒入愁肠更引燃起心中的愤激,不知不觉喝多了!强撑着身材送走朋友,回家多睡一会,下去酒就沒亊啦。可爷老子怕他睡坏了身材,一个劲地催他快去蒲家。去就去吧,本想见了表哥倾泻一派胸中的愁闷,然后再谈办书院的亊。不料,进门却撞上了朋友仇家!,仇敌相见,分外眼红!顿时气得五内俱焚,七窍生烟!一时落空明智,说了很多不该说的话,做了很多不该做的事。本来是为喜好小松龄而来,颠末这一闹腾,反而被小松龄摈除出去!没想到本身自幼资质聪明,学问过人,乡试、会试一帆风顺。众口奖饰,誉满乡里的年青豪杰,落得如此狼狈!
“就是郑玄郑康成,东汉大学问家,为人聪明睿智,连他家的丫环都晓得诗书,一次一个侍女做错了亊,郑玄罚她跪在地上,另一侍女开打趣说:“胡为乎泥中?”那侍女随口答曰:“薄言往愬,逢彼之怒。”风雅如此,汉桓帝时,曾为尚书,所今先人称之为郑尚书。后‘十常侍之乱’时,去官归田,建立了郑公书院,等你考中秀才以后,能够去那边持续学习。”
话说世人一边吃酒,一边议论时势,指责崇祯天子诸多失政之处,把大明王朝推向覆亡的边沿。
兆专说:“我烟瘾大,能不带火具,叔叔要火干啥?”
“等我教不了你的时候如何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