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凉州辞》 1/1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第三百四十六章 令居书院[第3页/共4页]

“那里,是定东所授之法好用。”辛彦笑了笑,听得李延炤夸他,有些内疚道:“若无此法,要成书一部,还不知要找多少儒生抄上很久。定东此计,真是可谓立下大功,彦随后便将此法上报州治,提请使君赐与犒赏……”

半月过后,集合在城西北角的羌胡流民前后在县府的勒令下搬场。外城中只留下了部分军属居住。李延炤站在城头,看着王诚押送着拖家带口,扶老携幼的羌胡流民,心中不由得出现一丝苦涩。虽说此番他所要达成的两个目标现在皆已达成,但是那些远去流民声震于野的抱怨与谩骂,则是多数冲着他来的。

现在内城的令居县民闻羌胡而色变。常日即便要出城,也多是结伴而行。而在乱事以后,外城的羌胡公众也皆被县府派兵强行集合在了外城西北角。这两面城墙之上,皆是有战锋营日夜扼守,以防再次生乱。

李延炤不料辛彦话锋一转,便要将这体例上报给张骏,顿时便连连摆手道:“抚梁,不成!”

“州中所乏,皆是粮食货殖。而读书之事,虽能令人明理,却并不能使之出产粮食财贿。抚梁且思虑一下,倘若此法推行开来,州中非论高门,还是寒庶后辈,皆去读书,将来谁去耕地,谁去放牧?衣食又将从何而来?”

李延炤听闻辛彦比来日日都在印刷工坊中,凡是下午回县府中,才开端批复各项公文。归反比来城中根基都是军管,治安情势倒还尚可,也没甚么难断的案件。李延炤信步行入印刷工坊,这间工坊起初是一户商贾家中库房,那日羌胡流民入城为乱,将这户商贾吓得赶快将手中财产出了手,举家搬家去了别处。

辛彦与县府官吏一早就安排好了对这些流民的安设打算。经统计,目前在外城居住的羌胡流民共约两千三百余户。撤除千余户军属安设在外城与县外邻近的乡里当中,其他一千余户羌胡,则被分离打乱,安排到了阔别县城的十多个里中。此中靠近顺水的七八个里,或划出一片地步,或在土山高低斥地梯田,或将山谷附近划为牧场,以备供应这些羌胡流民耕作放牧。县府一视同仁地为他们筹办了豆种、粟米种以及共用的耕牛,着各里里吏安排利用。

辛彦叹了口气:“之前我也与数名县吏,访问了县中数名忠烈之家。但见其家还是家徒四壁,忠烈之妻母,多数仍勤奋织布。而忠烈弟、子、父。则多数仍下地耕作。全然没有独独仰赖县府布施度日之意。”

李延炤定睛看向那张纸,只见所印之字固然有些歪,不过还是根基都在竖格以内。这年代的书没有标点标记来断句,看上去须得自行把握断句,李延炤看了半天,顿觉费心不已,便将那纸又交还给辛彦,嘴上却仍不忘嘉奖辛彦两句:“抚梁如此敏捷便把握印刷之法,却令李某顿感佩服不已。”

辛彦取过一个带框的铁板,将蜂蜡敷在铁板底部然后烤化。又拿过一个个泥活字挨个排放到铁板中。排好一版以后,又拿过一张木板用力将铁板框中活字压平。再取过早已磨好的墨,细心地一遍遍刷在排好的版上。

见辛彦双目圆瞪,目睹便有几分要活力的意义,李延炤赶紧举手道:“好好,是李某讲错,县尊既已决定,炤便唯有支撑到底。倘若此后此事另有一二难堪,还望县尊切莫藏私,直言相告便可。”

“抚梁老弟,好一番兴趣!”李延炤在辛彦背后俄然发声,使得辛彦不由得一愣,随即充满惊奇地回过身来,却正看到李延炤淡然笑着的脸。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