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六章 令居书院[第2页/共4页]
甫一推开正堂大门,李延炤便看到辛彦用心致志地将一张竖格纸铺在方才打好的模板上,待那纸开端接收附在泥活字上的墨汁,他便又拿过木板,将之盖上那张纸,而后谨慎翼翼地按压起来。
“定东兄,快请坐……”辛彦一边说着,一边本身边取了一张胡凳,而后摆在李延炤身侧:“方才彦正揣摩这印刷之法,却不知兄台已悄悄来到,恕罪恕罪!”
辛彦叹了口气:“之前我也与数名县吏,访问了县中数名忠烈之家。但见其家还是家徒四壁,忠烈之妻母,多数仍勤奋织布。而忠烈弟、子、父。则多数仍下地耕作。全然没有独独仰赖县府布施度日之意。”
李延炤点点头,随后指指辛彦方才印制的那张册页,道:“抚梁方才印制的那张册页,我看也不错。此后印制册本,不必苛求过量,印制端方些,令人能够看清,看懂,便也能够了。炤身在军中,忙于军务,所虑或出缺,还要多多仰赖抚梁赐正。炤便在此,多多谢过抚梁,望抚梁能一如既往,建立书院,引忠烈后辈读书明理……”
辛彦稍稍用力,使得木板下的纸张与活字尽量贴得久一些,以便使笔迹能够清楚地印在纸上。过了好一会儿,李延炤才看到他将木板取下,而后好像对待珍宝普通地将覆在活字上面的竖格纸谨慎揭下。辛彦细细打量了面前的纸张一会儿,随后将之安排到一旁,叹道:“又印歪了!”
李延炤定睛看向那张纸,只见所印之字固然有些歪,不过还是根基都在竖格以内。这年代的书没有标点标记来断句,看上去须得自行把握断句,李延炤看了半天,顿觉费心不已,便将那纸又交还给辛彦,嘴上却仍不忘嘉奖辛彦两句:“抚梁如此敏捷便把握印刷之法,却令李某顿感佩服不已。”
半月过后,集合在城西北角的羌胡流民前后在县府的勒令下搬场。外城中只留下了部分军属居住。李延炤站在城头,看着王诚押送着拖家带口,扶老携幼的羌胡流民,心中不由得出现一丝苦涩。虽说此番他所要达成的两个目标现在皆已达成,但是那些远去流民声震于野的抱怨与谩骂,则是多数冲着他来的。
“既是如此,定东为何又执意要征忠烈后辈读书?”辛彦闻言,细思半晌,更觉不解,便出言持续问李延炤道。
“那里,是定东所授之法好用。”辛彦笑了笑,听得李延炤夸他,有些内疚道:“若无此法,要成书一部,还不知要找多少儒生抄上很久。定东此计,真是可谓立下大功,彦随后便将此法上报州治,提请使君赐与犒赏……”
李延炤不料辛彦话锋一转,便要将这体例上报给张骏,顿时便连连摆手道:“抚梁,不成!”
“哈哈,抚梁此言差矣,说来炤悄悄来此,恐怕下人搅了老弟的兴趣,方才未予通报,直入至此。却不料惊到抚梁,炤所虑出缺,当向抚梁赔罪才是。”
辛彦现在几克日日皆是在城北新立的印刷坊中度日。他遵循李延炤的做法试制了数批泥制活字。但是烧制出来的成品当中,还是有很多烧至干裂,没法利用的残次品。李延炤以为是烧制活字的窑密封不敷好。以后便又请工匠,将窑用青砖与黏土再度密封了一次,再行烧制之下,固然有窜改,却还是难尽人意。
辛彦一面说着不敢不敢,眼神却瞟向一旁方才印出的那一页纸。他将之拿起,呈递到李延炤面前,问李延炤道:“定东且看看,如此印制册本,可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