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 人心所归(十八)[第2页/共3页]
杜如晦摇了点头,苦笑道:“本日之事,怕已鼓吹开去,最快明日一早,长史定然会责向留守府问话,且名正言顺,饶过鲁阿六等人轻易,只此事要如何乱来畴昔?再者,强抢百姓实为大忌,现在能为充饥抢了民粮,他日便能为了别他私欲等闲抢了百姓性命,这般的行事,与现下皇座之上昏聩残暴的那位又有何异?”
留守衙内,堂中坐着漫不经心的唐国公,一边偏座上的张长史似怒非怒,倒还带了几分对劲。堂下一名里正领了几名男人,恰是昨日到虎帐讨要遭抢的米粮的公众中的几员,见鲁阿六被捆绑了推上堂来,皆怒睁了双目,直瞪着他。若不是有官家在场,恐是要立扑了上去。
“笞刑三十。”李世民沉着脸道。
次日朝晨,早训未过,公然有人携来的唐国公的口信,命李世民杜如晦并副尉以上统统将领马上往留守衙门,押犯事之人同往,不得有半晌滞留。
世人尚将来得及哗然,杜如晦亦走上前淡淡地说道:“军粮算拨,失策下情,原是鄙人出的错,这笞刑理应同受,以儆效尤。”
唐国公心头一跳,暗说这张长史庸常,此时竟这般伶牙俐齿,这岂不是逼着他伸手打本身人,要教世人晓得他堂堂的唐国公护不住那些替他卖力的兵将。正迟疑不定时,张长史又发声催促。围观的百姓已集合在内里,里三层外三层,个个都睁着眼瞧他,唐国公只得一咬牙,“上刑!”
郎将们骇怪万分,直直地望着这二人,俱忘了该说道些甚么。
此时众郎将皆在屋内站着,李世民念着鲁阿六在军衣一事中曾实在出过一把力,将他严惩了怕寒凉了众将的心,且军中并未受甚影响,他成心想要略过抢粮的事,“那些农家郎既已取回了粮米,且那鲁阿六抢粮以后仍念着要往营地中送,可见亦是个热诚的,不若小惩大诫,揭过便罢了。”
再走近些,见那些人手中扬举之物,他踌躇了一息,心道,莫不是驻地的戍卫兵卒禁止不住,竟未将他们打发了?这个动机一起,贰心头瑟缩了一下,到底存着几用心虚在心底,不免起了镇静。再想要转头,却已来不及了。鲁阿六向摆布挥了挥手,喊了一声,“丢下粮车!”便带着一世人往大道两边的荒地里跑去。
大道那一头,领着几十人推着板车的鲁阿六正暗自对劲,老远见营地那边围拢了好多人,熙熙攘攘瞧不清楚,待他走近了些,方才瞧清楚了原是些乡野村民。一望之下,他便明白了是怎回事,可他竟心内无惧,满不在乎地挥了挥手,笑对那些推车的人道:“这些人,行得倒快,已闹到营地来了。”
李世民扫了一眼立着的众将,皆沉默不语。他垂下眼眸从胸腔内吐出长长一口气,挥了挥手,“将鲁阿六提拿了来问话。”
鲁阿六未比及猜想中的怒骂暴喝,反倒一怔,他本也是个利落人,既要他说,便干脆一横心,接着道:“某也不是那不开见地的,当明天子尚在官方抢粮,某与众弟兄不都是遭抢的良民,才迫得落草为寇。敢问又有哪军不强抢百姓?且本日入乡中,只取了近半数的粮米,亦未曾伤人,原也是为稍解杜先生的燃眉之急,比之抢绝百姓粮米的天子,不知好了多少。”
她踮起脚尖,望向府衙内,围立着的郎将们面上都欠都雅,多少都带了些肝火。有的不忍看,干脆别转过甚去,有的则不满地侧视着唐国公父子。一堆戎装的将领中,她等闲地就寻到了着了鸦青色窄身单袍的杜如晦,他面无神采,淡然地立在一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