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人心所归(七)[第1页/共2页]
穆清连日来吃了汤药,渐从梦魇中抽脱出来,前两日晚间只惊醒了一次,到了昨夜已是一夜安睡无梦。夜间歇得安稳,白日里愈发的神清气爽,原如死灰般的面色,也日趋复常。故此阿柳心中甚是欢乐,在宅中走动的脚步也不觉轻巧起来。
临出门前,精华倒是显了端稳,拉着阿柳的手道:“犹记得上一次热烈过节,还是初到东都的第一年,伴着阿姊姊夫过的年节,阿姊性子淡,一贯是懒待过节的,节庆里家中不免冷僻,少不得辛苦阿柳姊姊经常筹划,总教她过得欢娱些才好。”阿柳笑着点头称是。
这身形落在杜如晦眼中,却瞧着眼熟,贰心中一动,回味起张长史之前的笑容,略有了几分恍然,便故意摸索一二,遂和煦至极地笑着向张长史道:“张长史辛苦,郡中诸事,哪一件不得亲身筹划着,日夜烦忧,我等长辈皆佩服得紧呐,他日还请长史百忙中拨冗指导,也好教后辈们敬习一番。”
张长史瞬时脑晕目炫,沉闷至极,不耐烦地挥手反问:“你何时能拿个像样的主张来?”说话间,隔着老远正瞥见李世民与杜如晦一同往这边走来,倒是提示了他一桩事。“与苏副尉同去乡间的那商妇,可摸查清楚了?”
言罢杜如晦故端起意味深长的一笑,深深地看向他。果不其然,听闻了这话,张长史面上一凛,一息间闪过些许心虚,为着尽力把持住笑容,整张脸便显出难堪奇特来,犹要边调剂着神情边讪讪道:“那里,那里。”
动静一贯是走道最是快的,唐国公人未到,弘化郡的张长史早已得悉了这位将至的权贵,已不是半月前传闻的卫尉少卿。因唐国公夫人猝然离世,李公尚镇守在怀远镇,且当场办了丧仪,并不扶灵回家,圣上听了动容,又是犒赏又是进官,现在已然是弘化留守了。府衙天然也不该是本来的叫法,他的手脚倒是勤奋,速速地换成了守备府。
亲信连声回:“查了,查了。见着李二郎身边那位高个的没?那商妇便是他的妻室,是不是个行商的,究竟不知,只闻说出自江南顾氏,同金城郡薛家的那位顾二娘,竟是本家同宗的。”
杜如晦抬手作了揖礼,心中大定,幸是个稗草填腹的。
便是坊间边角那座长年喧闹的小宅子中,竟也有了几丝响动。
那日往乡间去时,带回了很多菖蒲,返来她便囔着要裹角黍。因而少不得一番欢忙,客中宅子里仆婢少,只她同阿达,并另买的一个小丫头,家事上穆清本就是个不济的,又有阿郎的叮咛在先,不准她过分耗劳了,只得略略地帮衬两手罢了,是以备办角黍的事便教阿柳连着两日忙得脚下生风,沾不上地。到了端五前一日晚间,终是裹完了红豆泥,火腿,艾青,白玉,肉脯五色的角黍,连夜蹲了大锅釜在灶上,分次将这些角黍尽煮了。
正哭丧着脸胡乱考虑着,李世民已与杜如晦并行着到了他面前,他只得暂搁下旁的,堆起笑容,拱手上前,“李郎,杜先生。”
阿柳小跑着去开门,才开了半边,精华便跳蹿蹿地进了院子,一面走着一面用力吸了吸鼻子,“好香的角黍。”穆清从正屋出来,笑点着她道:“还是没个正形。”
前一日精华便已差人来讲,端五沐休,要返来与阿姊姊夫一处过节。正日一朝晨,穆清才梳洗过,盘扎好发髻,大门上已叩得呯呯直向,紧随而来的是精华脆亮的唤声,“阿姊,阿姊,我返来了。”未等穆清出正屋去开门,她又在外头唤起来,“阿柳姊姊,快来与我开门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