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武中兴[第2页/共2页]
东汉初年,针对战乱以后,出产凋敝、人丁锐减的环境,光武重视实施与民疗摄生息政策,而起首是薄赋敛。建武六年(公元30年),下诏规复西汉前期三十税一的赋制。其次是省刑法。再次是偃武修文,不尚边功。光武“知天下疲耗,思乐息肩,自陇蜀平后,何尝复言军旅”。建武二十一年(公元45年),西域鄯善、东师等十六国“皆遣子入奉养献,愿请都护……帝以中国初定,未遑外事,乃还其侍子,厚加犒赏”。建武二十七年(公元51年),功臣朗陵侯臧宫、扬虚侯马武上书,请乘匈奴分裂、北匈奴衰弱之际出兵击灭之,立“万世刻石之功”。光武下诏说:“今国无善政,灾变不息,人不自保,而复欲远事边外乎……不如息民。”
刘秀完成了同一大业,规复了汉室的统治。因为比年交战,使光武帝对战役产生了讨厌之心,并且他也深知天下百姓久遭战祸,财物耗尽,天下承平是众心所向。是以,在陇中蜀地(今甘肃东西及四川部分地区)安定以后,光武帝决定努力于生长社会经济,安抚周边少数民族。为了稳固新建的东汉封建政权,光武汲取汗青的经历经验,前后采纳了一系列加强皇权和缓和阶层冲突的政策办法。
光武鉴于西汉前期吏治废弛、官僚豪侈腐蚀的积弊,即位今后,重视清算吏治,躬行俭仆,嘉奖廉洁,提拔贤达觉得处所官吏;并对处所官吏严格要求,奖惩从严。因此颠末清算以后,宦海民风为之一变。故《后汉书・循吏传》有“表里匪懈,百姓宽息”之誉。
光武担当了西汉期间独尊儒术的传统,东汉建立后,即兴建太学,设置博士,各以家法传授诸经。光武巡幸鲁地时,曾遣大司空祭奠孔子,厥后又封孔子后嗣孔志为褒成侯,用以表示尊孔崇儒。特别是对儒家今文学派制造的谶纬科学更是崇拜备至。早在东汉建立之初,光武就仿照王莽、公孙述等人操纵谶书作为其接受天命的根据,教唆他畴昔的同窗强华捏造了一个叫做“赤伏符”的谶语“刘秀出兵捕不道,四夷云集龙在野,四七之际火为主”,表示他担当了西汉的火德,是“被骗六合之心,下为元元所归”的真命天子。东汉同一天下后,更“宣布图谶于天下”,把谶纬科学尊为“内学”,作为其保护封建统治的思惟东西。在倡导儒学神学的同时,光武鉴于西汉末年一些官僚、名流醉心利禄,凭借王莽,乃表扬时令,对于王莽代汉期间隐居不仕的官僚、名流加以表扬、礼聘,表扬他们忠于汉室、不仕二姓的“高风亮节”,诡计养成重名节的社会民风,为稳固东汉封建统治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