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大举南下[第2页/共4页]
说罢,三人同声大笑,笑声在烟波浩淼的的太湖上传了开去,仿佛已经穿透了湖上重重烟雾,直抵此岸。
挤开人群,进入场中以后,孙越陵一眼瞥见正忙得一头汗水的姑苏知府寇慎,赶紧上前见礼道:“寇府台,本日多亏有你,孙越陵谨代表风华社向大人表示感激!”
当中的一艘官船之上,船首高台上放着一把锦缎铺就的软椅,椅前放着一个长案,案上摆满了各式点心生果。现在,一名身着蓝色锦袍、头戴纱帽的老寺人正施施然坐于椅中,一边吃着糕点,一边举目了望长江此岸。
本日是风华书院停止“说文大会”的日子,在全部江南,如许范围的嘉会很多年都没有停止了,是以,长江南北的各家文学流派、各处书院讲堂都派出了代表前来插手,就连一些常日里归隐山林、不问世事的名家大儒也耐不住孤单,纷繁前来观会。
从船首高高飘荡的锦旗能够看得出来,这是锦衣卫的旗号,这三艘大船,必然也是官府的官船,船舷两侧更是站满了身着飞鱼服、腰佩绣春刀的锦衣校尉,看模样必然是江南有大事产生,以是宫里才派出缇骑大肆南下。
寇慎见到是他,摆了摆手道:“孙老弟客气了,如此嘉会能在本府治地停止,本府欢畅还来不及,府衙自当尽力支撑,何谈感激?”
曹长鹤击掌赞道:“好,这是文坛盛事,曹某尽力支撑。江南文坛流派繁多,向来争辩不休,现在能够公开地辩上一辩、论上一论,确是一件观点碰撞、激浊扬清的功德情,曹某后日定当前去一观。”
戚辽道:“公公说的是,是戚辽胡涂了。”
那脸黑之人又说道:“敢问刘公公,我们是去应天呢,还是直接去姑苏?”
戚辽又道,“既然旨意没有明白锁拿何人,只是让我们查处东林余孽,封闭书院,那么,我们或可从这上面做点文章,江南各处书院乃是东林之命脉地点,东林之以是能够评断朝政、畅论天下,无不是靠着这些书院来传达他们的主旨看法,以是,只要书院一封,东林领袖必定难以忍耐,必将会跳出来阻扰难堪,届时就会有话柄和证据落在我们手里,我们便可顺势拿人,完整打倒东林,到了这个时候,就算江南士林不满又能如何?我们但是秉公办案,任何人都将无话可说!”
孙云鹤神采变得非常丢脸,啜嚅道:“那……依公公之见,我们该当如何?”
要将这些相互争论不下的文学流派、书院讲堂都构造起来相聚一起,共议时文,可说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但在孙越陵、韩弱水等人的美意相邀之下,这件本来听起来匪夷所思的事情竟给办成了,就连孙越陵本人也感到有些不测。
曹长鹤好整以暇道:“事在报酬,老夫看人不会错,虽说目前他们占了上风,不过这东林党魁、士林魁首的名号,恐怕迟早要落到你的头上。”
寇慎笑道:“去忙吧,本日你但是东道主,少不得要劳累一番。”
孙越陵点头叹道:“曹公言重了,风华社固然扎根于士林,但只是在豪门仕子内里有些话语权罢了,现在把持着全部江南士林的,仍然还是周顺昌、钱谦益等人,钱谦益更是江南文坛魁首,孙某何德何能与之比拟?”
长江之上,三艘大船破浪而行,朝着江南而去。
以是,从某个角度来讲,固然文坛流派林立,观点驳杂,但在某个程度上也是能够互通互融、相得益彰的,是以这些分歧流派的魁首们都欣然同意了孙越陵的这个主张,决定在公家之前将这件事情好好辨一辩、论一论,一来,能够借此扩大本家流派的影响,向更多的读书人鼓吹自家的观点;二来,在多方观点的碰撞融会之下,他们也但愿自家流派能够与其流派达成开端分歧,获得必然的均衡,结束这类无有止歇、毫偶然义的辩论;三来,这类文学嘉会的停止必然破钞很多,极其可贵,有江苏风华社出资着力,不费他们一分一毫,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