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克妻》 1/1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第十一章 余音[第2页/共3页]

走在抄手游廊里,天涯处有已停在山腰的落日,透过暖洋洋的红灯笼看去,赤色残阳。

屏风后的天涯已是昏黑一片,花厅里也酒酣满足,夫人奶奶们起了身,筹办告别了。

行昭一手玩着掐丝珐琅松竹梅酒盏,一边笑吟吟地看着黄三娘说。

行昭赶紧特长按下行明,语气婉和地往黄三娘那头说:“不过说三婶家的黄花鱼新奇这些话罢了,黄姐姐莫恼莫恼。”

到了花厅,雾气缭绕,羊汤铜锅子都烫在了桌上,冷盘热盘烫菜都拼在一块,花团锦簇,瞧上去非常热烈。

公然,边桌坐着的黄三娘,十一二岁的年纪,将银筷子往桌上一掇,就扭头过来,满面通红:“贺三女人这是甚么话!”

行昭又是一笑,也不说话了,一行人便往外门去,还好大夫人只是难受,神智还复苏着,行昭人小扶不动,大夫人还是靠在二夫人身上居多。

世人笑盈盈地应了,便簇拥着应邑长公主与太夫人往花厅去。

黄家是豪门出身,拢共才繁华了两代,这一代考中两榜进士,和贺三爷走得近,就想巴着缝儿攀上头来。读书人家看重名声,以名誉立家,行明这话说得过了。

行明一抹脸,把眼角的泪擦洁净,父亲争不来的气,她来争。正要还嘴,却听行昭慢条斯理,一本端庄的话。

那头黄三娘也不是个省油灯,嘴角一挑,就拿眼瞥行明:“俗话说得好,半罐水响叮当,李逵也姓李,唐太祖也姓李,可惜啊,一个只能当冲锋去送命,一个倒是贤明果断的圣上。”

这话戳在行明心尖尖上了,父亲是庶出又不争气,靠嫡兄活,连她在与行昭来往中,母亲都要教诲她,要捧着行昭要让着行昭。

几位夫人坐在上席,未出阁的小娘子们坐鄙人首,男人们在外院摆桌。

话音将落,七娘便笑出了声,可贵说句话:“一个是清流,一个是在水里游,随波逐流的,都是水里的货品,辨别也不太大。”

“贺大夫人将门虎女,极豪放,敬酒就喝,应邑自叹弗如啊。”应邑在背工里捂着暖炉,娇笑说着,在红灯笼映照下愈显鲜艳,如同一朵牡丹花。

太夫人看着儿孙,欢畅问:“景哥儿呢?时哥儿身板小,这冰天雪地的我也不叫他再骑马归去,景哥儿但是练着的呢。”

行昭心头一动,没答话,扶过大夫人,大夫人面色酡红,浑身是清冽的酒气,这哪是才被灌了几杯酒啊。应邑是个极天真且喜怒行于色的人,现在的手腕也尽于此了。

那一桌的小娘子们面色刹时就不好了,有一个七品官出身的秦娘子,撂了筷子便轻声嚷着:“甚么叫随波逐流,甚么叫水里的货品,你说清楚。”

一听,全笑起来,二夫人快人快语:“儿肖母,这句话可真没错!这不,母子俩像筹议好似的,醉在一块儿了!”

便垂了眼,拉过行明回身坐过来,又给七娘夹了块黄花鱼,同她笑称:“你尝尝,方才三姐就是在和我说,今儿个的黄花鱼可新奇了,嫩着呢。”

行明尝过一口,便冲行昭挤着眉毛,一副被辣到的模样。

行昭一听,便晓得不好了。

“景哥儿喝趴了,在马车里呢,您快上车吧。”二爷弓着身子扶太夫人上马车。

黎七娘抿嘴一笑,还是一副讷言谨行的模样,嘴里嚼着黄花鱼,听身后还在不依不饶,淡淡说了句:“你若不晓得,就去上头问问贺太夫人和你娘,长辈们见多识广,定能和你细细说出一二三四五。”

将开宴,三夫人便斟满了一盏酒,起了身先敬:“谢过诸位今儿个赏光来。我们一家才从湖广回定京,各门各路都显得陌生了,万望各位姐姐mm们提携互助。”话音一落,便甚是豪放地将满杯酒一饮而尽,倒杯表示。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