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刀简介(下)[第1页/共3页]
鸾刀:当代名刀。《礼记》:“割刀之用,鸾刀之贵,反本修古,不忘其初也。”《诗经》:“执其鸾刀,以启其毛,取其血筋。”
玉把刀:当代名刀。《宋史;于阗国传》:“开宝二年,国王男总贡玉把刀。”
葛党刀:当代名刀。《梦溪笔谈》:“吴钩,刀名也。弯,今南蛮用之,谓之葛党刀。”
脱光:当代名刀。《太公兵法》:“刀之神,名曰脱光。”
百炼:当代宝刀。晋;崔豹《古今注;上舆服》:“吴大天子有宝刀三……一曰百炼,……”。
银装刀:当代名刀。《南史;席阐文传》:“梁武帝起兵,阐文劝。仍遣客私报帝,并献银装刀,帝报以金快意。”
昆吾刀:当代名刀。《宋史李公麟传》:“朝廷得玉玺,下礼官诸儒议言大家殊。公麟曰:秦玺用蓝田玉,今玉色正青,以龙蚓鸟鱼为文,著帝王受命之符,玉质坚甚,非昆吾刀,蟾肪不成治,法中绝真,秦李斯所为不疑,议由是定。”
手刀:古刀名。宋;曾公亮《武经总要前集卷十三器图》有“刀八色”。手刀即此中一种。《三才图会》:“手刀一旁刃,柄短如剑。”后演变成当今短刀。
阮师刀:当代名刀。晋;杨泉《物实际》:“古有阮师之刀,天下之所贵重也。……其刀平背狭刀,方口洪首,截轻微之绝然发之系,斫坚钢无变动之异,世不百金精求不成得也。”
建发中,家父魏王命有司造宝刀五枚,以龙、虎、熊、鸟、雀为识。太子得一,余及余弟饶阳修各得一焉,其他二枚,家父自仗之。”
百辟刀:当代兵器。魏武帝曹操令制。《艺文类聚;六十;魏》:“往岁作百辟刀五枚,炼成,先以一与五官将(曹丕),其他四,吾诸子中有不好武而好文学,将与次与之。”曹植《宝刀赋》:“
泰山宝环刀:当代名刀。《列异传》:“神仙王方平,降陈节之有,以刀一口,长五尺三寸,名泰山宝环,……曰:此刀不能为馀益,独卧卦可使无鬼,入军不伤,勿以入厕,溷且不宜,久服三年后有从汝求者,可争与之。结果有与载钱百万清刀者。”
宿铁刀:当代名刀。《北名;綦母怀文传》:“怀文造宿铁刀,其法烧出铁精,以重柔铤,数宿则成。”
回回刀:当代名刀。《云烟过眼录》:“刘汉卿所藏回回刀,小品,背上皆全紫全错。回回刀内全错出,一人面兽,精甚。闻回返国王所佩者。”
朝仪刀:《刀剑录》:“明帝鸾建武二年造一刀,铭曰朝仪刀。小篆书,长四尺。”
桂溪刀:当代名刀。黄庭坚:“我有桂溪刀,聊凭东风去。”
七星宝刀:《三国演义》中呈现的名刀,相传为干将莫邪把天上的一块奇异陨铁制出两把宝剑吴王剑剑和越王剑后,将剩下的陨铁制为七星宝刀,其刀其貌不扬,但是却能等闲透穿盔甲,削铁如泥。在刺杀董卓时,曹操正筹办动手时被董卓发明,详作献刀而逃出一劫。后不知去处。
吴刀:当代名刀。古时以吴地作刀最为锋利,故张华诗赞曰:“吴刀鸣手中,利剑严秋霜。”
鸣鸿刀:当代名刀。《洞宴记》:“武帝解鸣鸿之刀,以赐东方朔,刀长三尺,朔曰:此刀黄帝采首山之铜,铸之雄已飞去,雌者犹存,帝恐人得此刀,欲销之,刀自手中化为鹊,红色飞去云中。”
郑刀:当代名刀。《周礼;考工记》:“郑之刀,宋之斤,鲁之削,吴越之剑,迁乎其地而弗能为良也。”
灵宝:当代名刀。《典论》:“丕造百辟宝刀,其一文似灵龟,名曰灵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