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碧血剑(71)[第3页/共4页]
[118]《明清史料》丙编,辽将自称“在此建功何用”,故“北去胡”而投降满清,此中有人致书旅顺明将:“南朝主昏臣奸,谗谄忠良。”
[116]民国五年,东莞人张伯桢的儿子死了,张佩服袁崇焕,将儿子葬在袁墓的中间。当时看管袁墓的还是佘氏子孙,叫做佘淇。张伯桢为袁崇焕的义仆也立了碑。
[124]“君非甚闇,伶仃而炀蔽恒多;臣尽行私,比党而公忠绝少。”
[125]梁启超在《袁崇焕传》的题目上,加了“明季第一首要人物”的描述词,传中说:广东崎岖岭表,数千年来与中原的干系很陋劣,汗青上影响到全中国的人物极少,只要唐朝六祖慧能光大了禅宗,明朝陈白沙在哲学上昌明唯心论,成为王阳明的前驱,而“以一身之言动、进退、存亡,干系国度之安危、民族之枯荣者”,只要袁崇焕一人。(实在,他即便不提到康有为与孙中山先生,也该当提洪秀全。)又说:“故袁督师一日不去,则满洲万不能得志于中国。”康有为在《袁督师遗集·序》中说:“若吾粤袁督师之丧于谗间也,天下震惊,鬼神号泣,明社遂屋,余祸烈烈,波荡至今。呜呼,天下才臣名将多矣,谗死亦至伙,而恻恻于民气,震惕于敌国,非止以一身之存亡系一姓之存亡,实以一身之生命关中国之全局,则岂惟杜邮、钟室、冷风、金牌之凄感也。……倘使间不可而能尽其才,明或不亡。”他以为白起、韩信、斛律光、岳飞四人被谗而死,虽令人感慨,但不及袁崇焕事件影响深远。李济深〈重修明督师袁崇焕祠墓碑〉:“论明清间事者,佥觉得督师不死,满清不能入主中原。”叶恭绰谒袁崇焕墓诗:“史笔祇今重论定,好申正气味群纷。”注云:“克日史学家钩稽究竟,证明袁如不死,满洲不能坐大,即一定克入主中原,故袁死所关之重,有同岳飞于宋。文天祥辈尚非其比也。”
[112]程本直〈白冤疏〉中说:“总之,崇焕恃恩过分,任事太烦,而抱心太热,常日任劳任怨,既所不辞,本日来谤来疑,宜其自取。独念崇焕就执,将士错愕,彻夜号啼,莫知所处,而城头炮石,乱打多兵,骂詈之言,骇人听闻,遂以万余精锐,一溃而散。”最后说:“臣于崇焕,弟子也。平买卖气豪杰相许。崇焕冤死,义不独生。伏祈皇上骈收臣于狱,俾与崇焕骈斩于市。崇焕为封疆社稷臣,不失忠。臣为义气纲常士,不失义。臣与崇焕虽蒙冤地下,含笑不足荣矣。”
[121]见余大成《剖肝录》。
只听得安大人贼忒嘻嘻的笑道:“我找得你好苦,舍得烧你吗?我们来叙话旧情吧!”说着发足踢门,只两脚,门闩喀喇一声断了。袁承志听踢门之声,知他武功非常不凡。黑暗中刀光明灭,安大娘挥刀直劈出来。安大人笑道:“好啊,行刺亲夫!”怕屋内另有别人,不敢窜进,站在门外白手和安大娘厮斗。袁承志渐渐爬近,睁大眼睛观战。
[117]杨士聪《五堂荟记》卷二:“袁既被执,辽东兵溃数多,皆言:‘以督师之忠,尚不能自免,我辈在此何为?’……封疆之事,自此不成问矣。”《明史·袁崇焕传》:“自崇焕死,边事益无人,明亡征决矣。”
[119]程本直〈漩声〉:“掀翻两直隶,踏平一十三省,求其浑身担荷、彻里承担如袁公者,正恐不成再得也。此以是袁公值得程本直一死也。”
[109]袁崇焕狱中写信、祖大寿接信后回师等情状见余大成《剖肝录》。永平即今卢龙县,当时为府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