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四章 泪洒长江[第1页/共3页]
此时,数百流民围到江边,他们衣衫褴褛,面黄肌瘦,却各个眸光发亮,模糊着有些人泪流满面,他们手捧着米粮对那渐行渐远的舟跪倒在地,齐声高呼着:“多谢杨氏女郎赐粮!”
:“多谢杨氏女郎赐粮!”
三年前,朝堂更替,政治狼籍之时。
王靖之再一想谢公安在本身布局之时,俄然激流勇退隐居东山,双眉不知不觉越蹙越紧。
衣袂飘香的士族风俗了养尊处优,纷繁惨白着脸,扶在舟侧呕吐着,身侧团团环绕着下仆们不时递上手帕清茶。
:“多谢杨氏女郎赐粮!”
:“多谢杨氏女郎赐粮!”
江水承载着舟木,木浆扭捏之间,将故乡与故交拉的越来越远。
裴良顿了一瞬,抬眼看去。
裴良一豪门后辈,原在王靖之祖父,会稽右将军王晞之麾下,做一小小郎将。
裴良笑道:“前秦小儿,不敷为惧。”他转眸看看已然泊岸的大舟,下仆们将行装安设在马车上,又将马车赶到舟上。
阿桐年纪尚小,却眸光果断,此言一出,大有披靡天下的一番气势。
舟离岸边,越行越远。
阿桐秀雅的眉微微一蹙,扬声道:“阿桐发誓,此生定励精图治报效君上,与胡人不死不休!”
声声高呼,有老练的,有老迈的,丰年青妇人的,也有轻壮少年的,他们的声音将木浆划水的声音袒护下去,响彻山峦。
他们眼看着、心念着,泪,洒着。
汉人讲究落地生根,讲究父母在不远游,讲究祖宅、祖祠、祖坟,他们风俗祖祖辈辈在同一片地盘上繁衍生息,而现在,他们眼看着故乡蒙受胡人侵犯,却只能泪洒衣衿。
衣冠南渡,士族南迁,多少血泪在此中。
世人相携,终究登舟。
杨毓转眸看向江面,复又看回流民们,手指着中下流道:“逆流而下,往蜀地深处去,或有活路。”遥记宿世偶然间听闻,今上为安设南迁而来的士族与百姓,将在蜀地深处重新设郡,不过寥寥数年,蜀地深处便繁华鼎盛起来。
跟着多量北方士族百姓南迁,北方胡人政权纷繁迭起,短短数月间竟崛起了十几个小国,将华北一带完整占据,至“渭水”、“泾水”晋人步步败退。
世人纷繁应道:“是!”
今上深知,士族中多为清贵,真正能领兵苦战之人甚少。这才擢升裴良为铁焰军骠骑大将军。裴良经王晞之提点,写信求王靖之助他重整铁焰军。
这景象若真用词语描述,便唯有一句风骚落地,仓促不堪了。
其他大大小小的政权十几个令人目炫狼籍。
孔夫人缓缓转过脸看向阿桐,目光峻厉的道:“如果你也无此信心,那真真是白搭了当年王公为你司马家义固君臣、保护帝室。也白白搭了你这多年离乡肄业。”
杨毓想到了此处,眼眶不由的也是一红,她抿着唇,面色悲戚却带着果断道:“晋人不断,大晋不断!”
他剑眉微微一蹙,鬼斧神工般的英挺表面出现浓浓的厌倦,沉声道:“机谋之事我实在腻烦,惟愿能在外带兵兵戈,早日光复中原,功劳之事,还是算了。”他顿了顿,接着道:“此次回金陵述职结束,我筹办当即拜别与黎仲汇合。”本想问问王靖之是否还会回归铁焰军,想想,王靖之已在铁焰军中三年不足,想来是不会再归去,生生将最后一句话吞了归去。
百姓们瞧着杨毓那一身华贵飞髾,只感觉这女郎该是神女下凡的,朱紫丁中说出的话怎能有假?
鲜卑人羽弗慕立国号“前燕”占据昌黎、棘城、邺城、龙城、蓟城五城,自主为文昌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