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文曲[第2页/共3页]
陈吉采便也不再与卖馄饨的言语,但两人都吃的极慢。心中皆策画着要等方家三位公子登陆,看看究竟是何方崇高。
俄然他眼角瞥见方中锦回身面向他们,从袖中拿出一副弹弓来。再听哐哐两声,面前的两只碗顷刻裂开,冰冷的馄饨汤汁溅了二人一脸。
吴连涛在江苏一带名头甚响,文采书画俱佳。据传先帝也曾动过招揽之心,知府曾派人请他去赴宴。哪想这吴连涛的家人说他喝的酣醉,等了三日也不醒,直把知府等的心冷。自此今后,吴连涛的隐士之名传遍了江南。本日能与吴连涛称兄道弟,他日自是一番助力。
吴连涛低声道:“毕竟是到了天子脚下,即便是大户人家的闺女也更活泼些。我看他们对话应是堂兄妹,想来是年纪小不知避讳。若不然,那倒真是肮脏得紧。”说着嘿嘿笑了两声。
吴陈二人坐的有点远,模糊能从对话入耳出年青的公子叫方中愈,年长的那位叫方中俭,加上最后登陆的方中锦,这三人都是方家属中的青年后辈。
陈吉采先抬高声音道:“京中风景到底分歧,这小娘子长得周正,如何说掀帘子就掀帘子?抛头露面,同一个村姑似的。和男人说出来的话也真是……”
方中锦答复道:“母亲驰念我的紧,此次返来定要在家中好好奉养她。”
待得船泊岸,二人细看便知这是一艘千料大船,虽没有雕梁画栋,却也掩不住通身的气度威仪。船上先是下了几个健仆铺好踏板,待船停稳,便有一名二十出头的公子先下了船,前面伴着一名二十七八岁的公子。年青的那位看着斯文姣美,年长的那位也是慎严峻雅。都穿戴上好丝绵料衣裳,披暗色呢料大氅。发髻上一镶青玉一镶白玉,比起京中那些世家公子,显得古朴持重。而在吴陈二人眼里倒是气度不凡,只猜不出哪位才是得中解元的方中锦。待二人的书童主子也下了船,又从船上走下一名十七八岁的公子。此人看着虽年青,却生的高大俊朗,剑眉星目。身上棉服倒也是上好质料,浆洗的笔挺,却能看出是常穿的。背上背着个承担,没有主子搀扶,蹬蹬几步从踏板上走下,倒是稳如高山。看他通身精气神,没人敢当他是个下人。
方中锦一怔,便对那小脸的仆人说道:“我回籍三个月,自家宅中有些家具都坏了没人修补,我要趁这些日子把家中补葺一下,好让母亲住得放心。”
吴陈二人都是从江苏来的学子,以是传闻有浙江来的解元,便格外留意,要看看他们是何方崇高。
“得了,我那上好的景德镇瓷碗啊!”摊主心疼地长叹一声,认命清算桌上的狼籍。却见打碎碗的是两枚铜钱,正够碗钱。心中这才转怒为喜。策画着,这么好的故事该如何添油加醋说与人听。
那管事不知二人身份,看他们穿戴儒衫猜想能够也是举子,心中大感头痛。这方中锦脾气古怪,才登陆便惹来费事,归去也不知如何禀报是好。他双手捧着银子半天,却无人来接。
“两位老爷若问别的我是不晓得。”馄饨摊主手上活计不断,用下巴指了指车马阵笑道。“这是哪家哪府我倒能猜出几分来。”
“吉采贤弟过誉了。我本是清闲惯了的,京中更是人才济济。方公、解公等都是读书人中的表率。又哪需求我帮手?”吴连涛口中的方公指的是方孝孺,而解公指的是解缙。这二人皆是新皇正要大用的夙儒,他接着又道,“我此次进京,却只盼以本身微薄之力报效皇恩。今上即位以来对我们读书人实在不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