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秋后算账[第1页/共2页]
“如何?陛下该不会没看过老臣这本著作吧?难怪陛下管理朝堂这么没有分寸,先急着夺职虞相,又对着老臣不依不饶的翻旧账……若陛下当真读一读老臣那本巨著,老臣包管陛下会受益匪浅,将来管理起朝堂来,也不会像本日这般老练傲慢。”
再看苏杰,此时却已经是神采难堪,汗流浃背!
“朕问,这么通俗典范的一部著作,当真是你这个厚颜无耻、不学无术,只晓得和权贵蝇营狗苟,狼狈为奸的老牲口能写出来的吗?”
以后朝着殿外的回廊上大声喊道:
现在,他本相毕露!
“陛、陛下此话怎讲?”
苏杰赶紧说道:
“陛下可曾读过老臣创作的《治国十策》?这些大哥臣日夜耕耘,将毕生所学都写在《治国十策》当中,这本著作,足以让大乾后代的千秋万代受益,实乃一项丰功伟绩呀!”
他不是别人,恰是那位十二岁高中状元、十五岁入朝为官、三十岁便官居一品的天纵奇才——文渊阁一品大学士:穆远!
这话说完,此中一名秀才赶紧恭恭敬敬的呈上一张手稿,只见上面的字体端庄漂亮,公然分歧凡响,一看就是出自名家手笔!
一听到穆远的名字,满朝文武百官俱皆惊诧!
听了这话,赵政怒极反笑,冷哼道:
苏杰一看,不由得猜想赵政常日里不学无术,压根就没有看过他这本巨著。
赵政嘲笑道:
眼看铁证如山,苏杰已经是百口莫辩,但他还是强行动本身辩白道:
一提起《治国十策》,满朝文武不由得纷繁点头。
莫非这鼎鼎大名的《治国十策》,真正的作者竟然是他?
随后穆远回身而起,转头瞪着他昔日的部下——苏杰,冷冷问道:
“呵呵,苏大学士,你可真是厚颜无耻,朕且问你,这本《治国十策》,当真是你的著作?”
特别是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睛中,闪动出的光芒,更是彰显出他这一身文人傲骨!
大部分人都拜读过苏杰的这本著作,这部书的确有资格称为是绝代巨著!
听到这里,赵政又是一声嘲笑,点头道:
“你、你说甚么?”
底子不消诘责,他的神采和反应,已经出售了他!
而再细心看去,却看到这手稿之上的一句话,看似是描述前朝的汗青,实则借古讽今,模糊讽刺的是大乾朝政。
面对穆大学士的发问,苏杰整小我懵在原地,支支吾吾了半天,倒是一个字都说不出来。
固然他因为长年的风雨腐蚀,已经变得朽迈不堪,但当他走入太极殿的一顷刻,身上发作出来的气势和严肃,却与昔年别无二致!
这番话的意义是——前朝的天子喜好听人歌功颂德,朝堂高低只许有赞美声,不准有攻讦声。而当今的天子不但不答应有攻讦声,就连赞美声不敷热烈都不可!文武百官,必须挖空心机的吹嘘他的丰功伟绩才行。
这番话骂的畅快淋漓,掷地有声,相称于当着满朝文武百官的面,狠狠的抽了苏杰一个大耳光!
可真正的究竟倒是,这句话底子不是穆远所写,而是由当时的文渊阁二品学士苏杰所作!最后愣是把这屎盆子,扣在了穆远的头上!
“大师都看清楚了吗?这番大逆不道,借古讽今的谈吐,清楚是出自苏杰的手笔,可如何到最后,却被虞仲和李源两小我,安插在了穆大学士的头上?”
听到这个题目,苏杰脸上一僵,惊诧道:
当初虞仲和李源,恰是仰仗着这一番话,在先帝面前狠狠的告了文渊阁一品大学士穆远一状,害的穆远被罢官不说,还被发配三千里,去了边陲草原,成了一名孤苦伶仃的牧羊人。
“陛下,这都是多少年前的陈年旧事了,先帝在位时候老臣犯下的错误,莫非陛下还要究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