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回到古代做皇帝》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第十六章:治大国如烹小鲜[第1页/共2页]

而内阁人数,定在十二人是最好不过的。都说三个臭皮匠,赛过一个诸葛亮。更何况是十二个博学多才的内阁大臣?办事效力固然不敢说有所晋升,但能够把失误减至最低。

陆承启收好奏折,递回给吴显祉,说道:“团体来讲,还不错,记着朕说的,归去当即点窜。吴卿,颠末此次清除赃官,可另有补缺的官员?”

陆承启见到这内阁内里并没有束缚皇权的处所,不由得眉头一皱,看得吴显祉心惊胆战的。颠末一系列的整流行动,让全部朝堂堕入风雨当中,也让陆承启的声望达到了最高。

陆承启再看了一下参谋部,他本来就对军事不甚体味,可他明白,专业的事情,要交由专业的人士去措置。朝中的武官,多数是靠军功升上去的。这都归功于文宗的军事鼎新,才得以建立这个比较好的武官晋升轨制。不过,也有一些靠着世袭武官混入此中的,陆承启也是心知肚明。一个朝代,总会有一些特权世家的呈现,这是不成制止的。但如何让这些特别世家的后代也有点用处?陆承启一时半会还没有眉目,只好一锅端,让他们混入参谋部再说。

陆承启说道:“嗯,朕晓得了,你下去做事吧。点窜完以后,朕会给你内阁大臣的名单。”

在大顺皇朝仕进,固然俸禄挺高,但是要夙起,去各部分报到,称之为应卯。就是说辰时之前,要签到。如果早退,会有考功记录,早退一次就要扣人为,哦不,是俸禄。

而明朝内阁制不好的处所,在于内阁固然有票拟的权力,但必须依托寺人送奏折。这大大违背了陆承启的底线,以是陆承启直接规定,奏折须先送到文德殿,由内阁大臣先批阅,再送到垂拱殿,交由他做最后决定。这治国之事,如同烹小鲜,一个不慎,便会有千万人受难。陆承启如许做,也不过是为了谨慎一点罢了。

但明朝的内阁,首辅权力划一于宰相,皆因内阁太小,权力之争太短长,而明朝的天子又大多荒唐,才乃至于大权旁落。陆承启筹算在律法内里写上,“内阁大臣,非论首辅还是阁臣,皆有天子任命,天子一旦不信赖阁臣,可随时撤换。”

挥退了冯承平以后,陆承启松了一口气,但一看到堆积如山的奏折,陆承启还是忍不住一阵苦笑:“当天子还真是一件累人的差事啊,也是第一高危职业。说不定甚么时候就倒在了奏折堆上面……”

吴显祉这才定下心来,说道:“微臣归去便改。”

让陆承启啼笑皆非的是,这半个多月批阅奏折以来,连一些宗祠胶葛都呈上来给他看,陆承启直接批了两个字――“无聊”便打发了。也是在当时候起,陆承启才想到内阁制这个东西的。

同时,陆承启规定,担负内阁大臣,便不能分担六部,国度大权,毫不能集合在某个大臣当中,毕竟这是封建期间,陆承启还是挺怕有人造他的反。

陆承启皱眉道:“朕等不及了,朕需求人才,如许吧,朕下旨召开恩科,开科取士,题目由朕亲拟,只要有举人功名,都可插手,昭告天下,于来岁仲春十五开考。”

陆承启一字一句地翻看着,也没再看出甚么不对的处所来。参谋部不过是他进步武将职位的一种手腕罢了,陆承启的目标很简朴,那就是:忘战必危!古语有云,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一个国度连点血性都没了,这个国度已经到亡国边沿了。满清的例子还历历在目,陆承启不敢有任何轻视。

踏入垂拱殿当中,冯承平当即见礼道:“微臣拜见陛下,陛下万岁……”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