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 说禅道,两段公案论悟性[第1页/共3页]
小一凡拍着肚子欢畅地对师父说:“师父,你看,6个馒头我都吃下去了。我能吃6个馒头,今后每天早上我都像大师兄一样要6个馒头!”
“女人好悟性!”一凡居士蓦地赞道,谢草儿刚才听了这个公案,头都大了,见莫闲这么一说,她干脆不予理睬,管他甚么禅与道,就按徒弟传授去修行。
“我们修道,静坐练气,不是没有效了?”一刹时,她信心摆荡了。
道一禅师又问:“道既然非色又无相,如何才气瞥见?”
“居士,你能前知,如何学的?”谢草儿猎奇的问道。
怀让禅师答道:“如果用成住坏空等生灭心去见道,以为道也存在成住坏空,所见之道并非真正之道,因为道不生不灭且超出世灭二边。听吾偈曰:
“大抵就是如许,言语道断,道是心灵一刹时的升华。”莫闲说道,他感觉似有所得,但却抓不住。
“磨砖作镜?这内里有甚么故事?”莫闲问道,他读《品德经》,上面说,“聪明出,有大伪”,而佛家竟然以聪明为重,是不是有曲解,或许这两家的聪明不是一个意义,莫闲猜对了,佛家说大聪明,不是人的小聪明,而《品德经》上所言聪明,不过是人的小聪明。
怀让禅师:“这事理就比如有人驾车,如果车子不走了,你是打车呢?还是打牛!”
道一:“那要如何样才气成佛呢?”
一凡居士开端讲他的故事:
道一禅师听完怀让禅师这段开示,如同醍醐灌顶,因而从禅座高低来,顶礼怀让禅师,并问禅师:“如何用心才气合适无相三昧?”(注:三昧是定的意义。)
何坏复何成!”
怀让禅师:“磨砖不能作镜子,那么你呆呆地坐在那边又如何能成佛呢?”
“那不算甚么,我也没有学,就是一心念佛,平时就如我刚才所说罢了。”一凡居士笑道。
道一禅师十二岁时拜怀让禅师为师,削发削发。
“我从小在普济寺做了一个小和尚,并未受具足戒,不太小时候一件事对我影响较大,大抵就是这件事,才使我开悟了。”
一凡居士说了这个公案,浅笑看着两人,莫闲似有所悟,谢草儿也模糊似悟着甚么:“师兄,难到禅宗修行就是如许吗?”
道一禅师听完怀让禅师这番开示,当下心开意解,见到本身本来脸孔。
“不是如许,这里讲的是道体,像道一禅师如许悟性,千万人中可贵一人,我们是愚人,但不是不能悟道,我们下的工夫,道的种子会渐渐萌牙,正如一凡居士所说,我们不能沉迷于力量,而要不竭寻其底子,终有一天,我们会恍然大悟。”莫闲见她环境有些不妙,开导道。
“不美意义,让你们忙了。”莫闲说。
“修行动了甚么,是为了本身的超脱,这是修行的底子,力量并不会带来超脱,只要聪明,执迷于打坐,如似‘磨砖作镜’”
一凡居士笑了:“所知障就是被本身本来的知识学问蒙蔽,产生先入为主的看法,从而落空一颗公道的心,人生活着,各种知见不免,很难制止所知障,固执于所证之法而障蔽其真如底子智。修行之人,常常因固执外相而走入岐途,就如打坐,本是一种手腕,但和尚们常常忘怀这一点,为打坐而打坐,落空了它的本意,修行就变成一场空。”
怀让禅师:“我磨砖作镜子啊。”
“居士高见。”莫闲赞道。
谢草儿肩头上的红色松鼠吱吱的叫了两声,仿佛附和莫闲所言。
“呵呵,普济寺是一座禅宗寺院。”一凡笑笑。
而谢草儿却胡涂了,她不解地问道:“师兄,居士说他是禅宗居士,你仿佛明白了甚么,是如何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