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3.24[第2页/共4页]
“这回倒很温馨。是因为皇后和太子已将军器的事报到皇上跟前,料定殿下这回会栽跟头?”
不过两日,那密探的的成果便奏到了御前——
修小君扔了1个地雷
这般说法,跟先前太子和孟应瀚所奏的大相径庭。
奏折是一名御史上的,弹劾兵部右侍郎武道行动不检点,上朝时不重视仪容等等,在永初帝看来,不过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在奏本的最后,御史特地写了前日偶然中看到的一件事,说是武道身边的管事贺正与贩子刘慈来往密切,因他前几日听闻兵部调往北地的军器上有人做了手脚,这刘慈又曾在酒后扬言他能发卖军器,故而思疑武道借职务之便私售军器,贪污渎职,该当严惩。
“父皇是否想为太子摆脱,并没人晓得。不过,武道身居要职,他跟东宫的公开来往虽埋没,凭父皇的手腕,只要留意,总能查出。父皇顾忌我功高震主代替他,莫非对于太子就不会有半点狐疑?东宫这两年连遭波折,公开里跟兵部要员勾搭,父皇莫非不会有疑虑?且这些军器本就是贺正脱手扣下,以是不管太子如何,武道的罪名,绝对不成能洗脱。这是究竟,父皇不会不知。”
出身世家家世,为官奸佞清正,办事圆融慎重,颇可托赖。
“上回颠末此处,也恰是这个时候。不过那会儿殿下还不认得我,我们往西洲去,越走越萧瑟萧瑟。这回倒是好了,气候越来越暖,风景也越来越好。”晌午在酒楼用饭的间隙里,阿殷临窗往外,对着定王感慨。
不过想起当时的忐忑与彷徨,实在令她感慨。两年的光阴,变的不止是她和父亲、兄长的轨迹,就连定王也有了分歧。以他畴前的行事,即便不会在太子和皇后的手腕下坐以待毙,又哪会主动策画,运营反击?
“父皇若措置武道,不管是否连累太子,都是奉告涉事的几小我,私藏军器之事并非我所为。届时皇后和太子等候落空,他们会如何?”
永初帝闻言,面色更加丢脸。
定王府为阿殷请封正妃的奏折实在令永初帝不悦了两日,现在北庭固然传来动静, 说定王正出发回京, 永初帝还是不敢放心。客岁腊月尾生出的传位于定王的心机也是以事摆荡,老天子同皇后走了一圈, 提及当年春郊旧事,不免感慨, 又循着花香行至东宫,见太子正在里头为碎务繁忙, 太子太师又夸奖太子迩来进益很多,自是欣喜。
这动静一到跟前,永初帝立时大怒。
武道看似清正奸佞,不与朝堂官员私交,实则跟东宫有所来往,只是多借内闱妇人之手,他跟太子明面上并无来往,以是底子无人晓得。而公开里,因武道的夫人与太子侧妃崔南莺是表亲,武道跟太子的来往已有四五年的时候。
阿殷蓦地惊觉,仓猝松开手臂,回身靠在软枕,脸颊微热。
*
“按说武道的事情奏报上去,皇上总该有些警悟才对。私藏军器非同儿戏,构陷亲王也不是小罪名,就算他不想动太子,对于那位武道,也该有些措置吧?可他甚么措置都没有,怕是还不肯坚信,想为太子摆脱,还思疑殿下呢。”
这些微担忧在次日便有了端倪。离都城愈近,动静来往便愈多,常荀将都城中的意向奥妙传来,定王得知,本来微皱的眉头也终究伸展。据他所说,永初帝那边已从御史口中获得举告,没过两日便捉了刘慈,别的倒没有大的动静,乃至对于太子,也是如常的和颜悦色,点拨教诲。定王闻讯,暴露欣喜之色。
分开北地的冰霜酷寒,越往南走,气候便越是明丽。四野间绿意满目,低拂的柳梢间燕儿成双,看了数月北边的萧瑟古板,哪怕见着道旁一株半谢的桃树,都是极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