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黄帝内经》 1/1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第78章 至真要大论篇第七十四 (2)[第2页/共4页]

帝曰:差稀有乎?

岐伯曰:胜至则复,无常数也。衰乃止耳。复已而胜,不复则害,此伤生也。

帝曰:善。病当中外何如?

帝曰:善。服寒而反热,服热而反寒,其故何也

岐伯曰:气至之谓至,气分之谓分,至则气同,分则气异,所谓六合之正纪也。

帝曰:善。六气之胜,何故候之?

帝曰:其脉至何如?

夫标本之道,要而博,小而大,能够言一而知百病之害。言标与本,易而勿损,察本与标,气可令调,明知胜复,为万民式,天之道毕矣。

少阳司天,客胜则丹胗外发,及为丹火票疮疡,呕逆喉痹,头痛嗌肿,耳聋血溢,内为;主胜则胸满咳仰息,甚而有血,手热。

少阴司天,客胜则鼽嚏,颈项强,肩背瞀热,头痛少气,发热,耳聋,目瞑,甚则肿血溢,疮疡咳喘;主胜则心热烦躁,甚则胁痛支满。

帝曰:反治何谓?

少阳在泉,客胜则腰腹痛而反恶寒,甚则下白溺白;主胜则热反上行而客于心,肉痛发热,格中而呕。少阴同候。

帝曰:厥阴何也?

岐伯曰:主病之谓君,佐君之谓臣,应臣之谓使,非高低三品之谓也。

岐伯曰:厥阴之至其脉弦,少阴之至其脉钩,太阴之至其脉沉,少阳之至大而浮,阳明之至短而涩,太阳之至大而长。至而和则平,至而甚则病,至而反者病,至而不至者病,未至而至者病,阴阳易者危。

帝曰:夫子言春秋气始于前,冬夏气始于后,余已知之矣。然六气来去,主岁不常也,其补泻何如?

太阳司天,客胜则胸中倒霉,出清涕,感寒则咳;主胜则喉嗌中鸣。

帝曰:善。复已而胜,何如?

帝曰:胜复之作,动不当位,或后时而至,其故何也?

阳明司天,清复内余,则咳嗌塞,心鬲中热,咳不止而白,血出者死。

帝曰:善。愿闻阴阳之三也何谓?

岐伯曰:又凡三十度也。

岐伯曰:木位之主,其写以酸,其补以辛;火位之主,其写以甘,其补以咸;土位之主,其写以苦,其补以甘;金位之主,其写以辛,其补以酸;水位之主,其写以咸,其补以苦。厥阴之客,以辛补之,以酸写之,以甘缓之;少阴之客,以咸补之,以甘写之,以咸收之;太阴之客,以甘补之,以苦写之,以甘缓之;少阳之客,以咸补之,以甘写之,以咸软之;阳明之客,以酸补之,以辛写之,以苦泄之;太阳之客,以苦补之,以咸写之,以苦坚之,以辛润之。开辟腠理,致津液,通气也。

帝曰:论言治寒以热,治热以寒,而方士不能废绳墨而更其道也。有病热者,寒之而热,有病寒者,热之而寒,二者皆在,新病复起,何如治?

帝曰:胜复之变,早晏何如?

岐伯曰:高低所主,随其攸利,正其味,则其要也,摆布同法。《大抵》曰:“少阳之主,先甘后咸;阳明之主,先辛后酸;太阳之主,先咸后苦;厥阴之主,先酸后辛;少阴之主,先甘后咸;太阴之主,先苦后甘。”佐以所利,资以所生,是谓得气。

帝曰:善。

岐伯曰:夫气之生,与其化,衰盛异也。寒暑温凉盛衰之用,其在四维。故阳之动,始于温,盛于暑;阴之动,始于清,盛于寒。春夏秋冬,各差其分。故《大抵》曰:“彼春之暖, 为夏之暑;彼秋之忿,为冬之怒。谨按四维,标兵皆归,其终可见,其始可知。”此之谓也。

岐伯曰:两阴交尽故曰幽,两阳合明故曰明,幽明之配,寒暑之异也。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