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黄帝内经》 1/1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第76章 本病论篇第七十三(佚篇)[第2页/共4页]

黄帝问曰:天元九窒,余已知之,愿闻气交,何名失守?

岐伯曰:谓其高低起落,迁正退位,各有经论,高低各有不前,故名失守也。是故气交失易位,气交乃变,变易非常,即四时失序,万化不安,变民病也。

假令庚辰阳年过分,如己卯天数不足者,虽交得庚辰年也,阳明犹尚治天,地已迁正,太阴司地,去岁少阴以作右间,即天阳明而地太阴也,故地不奉天也。乙巳相会,金运太虚,反受火胜,故非过分也,即姑洗之管,太商不该,火胜热化,水复寒刑,此乙庚失守,厥后三年化成金疫也,速至壬午,徐至癸未,金疫至也。大小善恶,推本年天数及太乙也。又只如庚辰,如庚至辰,且应交司而治天,即下乙未未得迁正者,即地甲午少阴未退位者,且乙庚分歧德也,即下乙未,干失刚,亦金运小虚也,有小胜或无复,后三年化疠,名曰金疠,其状如金疫也。治法如前。

阳明不迁正,则暑化于前,肃杀于后,草木反荣。民病寒热,鼽嚏,外相折,爪甲枯焦,甚则嗽息高,哀痛不乐。热化乃布,燥化未令,即清劲未行,肺金复病。

帝曰:起落不前,晰知其宗,愿闻迁正,可得明乎?

假令甲子阳年,土运太窒,如癸亥天数不足者,年虽交得甲子,厥阴犹尚治天,地已迁正,阳明在泉,去岁少阳以作右间,即厥阴之地阳明,故不相奉和者也。癸巳相会,土运过分,虚反受木胜,故非过分也。何故言土运过分?况黄钟不该太窒,木既胜而金还复,金既复而少阴如至,即木胜如火而金复微,如此则甲己失守,后三年化成土疫,晚至丁卯,早至丙寅,土疫至也。大小善恶,推其六合,详乎太乙。又只如甲子年,如甲至子而合,应交司天治天,即下己卯未迁正,而戊寅少阳未退位者,亦甲己下有合也,即土运非过分,而木乃乘虚胜土也,金次又行复胜之,即反邪化也。阴阳六合殊异尔,故其大小善恶,一如六合之法旨也。

是故丑未之年,少阳升天,主窒天蓬,胜之不前;又或遇太阴未迁正者,即少阴未升天也,水运乃至者,升天不前,即寒反布,凛冽如冬,水复涸,冰再结,暄暖乍作,冷复布之,酬酢不时。民病伏阳在内,烦热生中,心神惶恐,寒热间争;以久成郁,即暴热乃生,赤民风肿翳,化成疫疠,乃化作伏热内烦,痹而生厥,甚则血溢。

阳明不退位,即春生清冷,草木晚荣,寒热间作。民病呕吐,暴注,食饮不下,大便枯燥,四肢不举,目瞑掉眩。

黄帝曰:升之不前,余已尽知其旨,愿闻降之不下,可得明乎?

少阴不退位,即温生春冬,蛰虫早至,草木产生。民病膈热咽干,血溢惶恐,小便赤涩,丹瘤疮疡留毒。

太阴不迁正,即云雨失令,万物枯焦,当生不发。民病手足肢节肿满,大腹水肿,填臆不食,飧泄胁满,四肢不举。雨化欲令,热犹治之,和煦于气,亢而不泽。

岐伯曰:人之五脏,一脏不敷,又会天虚,感邪之至也。人忧愁思虑即悲伤,又或遇少阴司天,天数不及,太阴作接间至,即谓天虚也,此即人气气候同虚也。又遇惊而夺精,汗出于心,因此三虚,神明失守,心为君主之官,神明出焉,神失守位,即神游上丹田,在帝太一帝君泥丸宫下。神既失守,神光不聚,却遇火不及之岁,有黑尸鬼见之,令人暴亡。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