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第52章[第1页/共3页]
秦家是被扼守而非封查,侍卫们眼睛盯着核心动静,对内眷防备甚疏。秦春罗在这府邸住了十多年,想溜出去,毫不是甚么难事。
这两日气候阴着,雨势起起落落,缠绵不断,昨晚连着下了整夜,本日便只要沾衣欲湿的雨丝飘着,呼吸间尽是潮润的湿气。
他默不出声地看着,待玉嬛写完了吹干墨迹,才道:“这是?”
丫环连声应着,梁靖眼底掠过一丝笑意。
随即,动静便递到了梁靖跟前。
……
“我仿的是武安侯府梁章的笔迹,他伯父是我们魏州刺史,帮手永王办案,动静比旁人通达。梁章虽说是个小混蛋,为人却也算热情,有那么点侠义心肠。秦春罗跟他了解多年,认得梁章的笔迹。她做事莽撞草率,现在秦骁被关在狱中,必然心急如焚,见了这动静,必然会信,去处梁章乞助。”
而关于端五那日刺杀的事, 也很快就有了动静。
梁靖唇角动了动,面不更色地接过,“多谢操心。”
万一动静太大被人发觉,梁章这点美意便得灰飞烟灭,她赌不起。
客院里诸事齐备,笔墨纸砚也不例外。
“那也无妨。我这是仿的,就骗骗秦春罗,真跟梁章的笔迹对比,到处都是马脚。何况那小混蛋被他爹关在书院,到时候一对证就能抛清。只要晏大哥递信的人别留陈迹,这便是悬案。”
当日秦骁暗中潜回魏州城外,她和秦夫人均不知情,是以梁元辅认出秦骁并派人在秦家核心扼守时,秦夫人还闹过一回,厥后得知秦骁下狱,母女俩的确吓得半死。随后永王驾临,接办此案,更令满府惊惧,不知秦骁是卷入了如何的是非。
且因永王生性聪明,读书聪明,更能多得几分喜爱,只因长幼有序、嫡庶有别,太子又在东宫运营多年,便始终循分守己。
提起小萧贵妃,都城高低,几近无人不知。
体例嘛……
直到四年之前小萧贵妃入宫。
秦春罗看了信,公然如玉嬛所料,神采微变,继而忐忑孔殷。
蓦地瞧见梁章的信,便如溺水之人瞧见岸边横过来的树干,哪能不死命抓紧?
“想体例将这封信递到秦春罗手里,管保她会设法溜出来。”
说话间,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样。
混在丫环里,从仆妇走的后门出去,她心急如焚,也顾不得换衣裳,直奔宏恩寺。
梁靖看着那笔迹,不自发地眉头微皱。那笔迹他熟谙,跟三弟梁章寄来的家书类似,边塞参军时离家千里,每一封家书他都熟记于心,三弟书法上的他进益也都晓得。玉嬛那笔迹跟梁章的有八分类似,只是女儿家毕竟不及梁章率性恶劣,不见锋芒张扬。
梁靖惦记此事,用完午餐后便单独沉吟。
梁靖看了两遍,才皱眉道:“就这封没头没脑的信?”
“这可不是没头没脑。”玉嬛绕过桌案,走到他身边。
他的伤势早就好了,她如许说,清楚就是嘲弄他假装伤势的事。
玉嬛出来时,就见他站在廊下,一袭鸦青的锦衣,被雨丝淋得半湿也浑然不觉。
是吗?梁靖接过信纸,再读一遍。
“这么必定?”梁靖挑眉,怕她小女民气性,提示道:“这不是小事,关乎令尊安危。”
但现在案子在永王手里,秦骁受制于人,只能任凭永王摆布,想脱手脚并非易事。
一碗汤喝完,公然滋味甚好,梁靖吃得心对劲足,又随口问道:“清丰府都尉府上的人,你有熟谙的吗?”
不过玉嬛拿梁章当钓饵,实在出乎梁靖料想,“秦春罗溜出来就别想归去,届时如有人彻查,看到这信,岂不是扳连了……梁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