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第 13 章[第2页/共3页]
也是在当时,本来对太子非常恭敬的永王生出了异心,渐而有了夺嫡的筹算。
“不管是谁教唆,总脱不了都城的干系,就看如何审案了。”梁靖顿了一下,见她眼底仍有忧色,声音到底和缓了点,“这些事关乎朝堂,你担忧也没用。”
到第三日,才算是稍稍得空,接过了谢鸿几乎被刺杀的事。
梁靖的眼底一刹时凝起寒意,指尖按上剑柄,目光瞥见树下的衣裙时,才倏然松开。
……
当晚,梁元辅便在客馆设席,满城有品级的官员依序作陪,歌乐丝竹,遥遥可闻。
永王李湛是当今皇上景明帝的第二子,贵妃萧氏所出。
后院里花木繁荫,只在甬道两侧零散点着灯笼,却不及月色敞亮照人。
不过他既然救了阖家性命,这话该当是可托的。
这回永王提早解缆来魏州,明显也是有很多筹算。
萧敬宗也是以得以重用,升了中书令,成为三相之一。因mm和女儿位列贵妃,背靠萧家大族,权势更加显赫。
而她想探听的事,他也算是给了点答案。
即便皇权难以制约打压,周遭旁的世家亦如猛虎,排挤争夺地盘好处,终究祸及百姓。哪怕父兄费经心机,也没才气挽狂澜,保住这百年家业。更因积怨深重,而累及无辜的长辈季子。
直到四年之前小萧贵妃入宫。
那是种很奇特的目光,幽远而深沉,带着点顾恤。
不过两日,景明帝便再度召萧鸾入宫,随后圣驾亲至萧府,迎萧鸾入宫,封了妃位。
梁靖看得出来,却没出声。
玉嬛也晓得担忧没用,乃至在这滩浑水里,她一定能帮多少忙。
秦骁和行刺的人都关在州府衙门,梁元辅并未擅动。永王往狱中走了一遭,便又叫谢鸿胪陈当时的场景,顺道召见冯氏和玉嬛,哪怕是走过场,也想听听她们的说辞。
俄然有夜栖的鸟扑棱棱飞过,翅膀扇得树叶轻响。
说罢施礼告别,自回东跨院去。
提起小萧贵妃,都城高低,几近无人不知。
循着声音畴昔,便见一名十七岁的小美人坐在殿前花丛间,金钗红袖,慢拨琵琶。
梁靖鸦青色的衣袍在夜风里猎猎翻飞,英隽的端倪间却凝重而寂然,垂垂地双拳紧握,手背模糊鼓起青筋,脊背紧绷如同满弦的弓。展开眼,深沉的眼底尽是暗色,有澎湃波澜翻滚,埋没冷厉。
夜风清冷,蟾宫正明,闭上眼,还是影象最深处印刻的场景。
这动静传出去,在朝堂和都城高门都搅起了不小的波澜,毕竟彼时萧鸾已许了人家,景明帝此举无异于横刀夺爱。
而彼时,独一跟她有所牵系的梁家却未曾施以半点援手。
萧家也是树大根深的世家,门里出过无数才俊,当目前堂三相之一的中书令萧敬宗便是出自萧氏,且是萧贵妃的亲兄长。萧氏王谢毓秀,端庄和顺,永王随了她的面貌,生得漂亮温雅,润如美玉,一双桃花眼勾魂摄魄,更兼皇野生出的高贵气度,引无数闺秀倾慕。
她低头盯着月光铺泄的空中,半晌才道:“我比来总在做奇特的梦。梦见爹娘都死了……你不晓得我有多惊骇。到时候永王殿下审案,还不知会如何。”她声音很低,像是透露藏了好久的苦衷,抬开端对上梁靖的目光,却俄然怔住了。
乃至,从当初梁靖及时赶到梭子岭救援的事来看,这个男人所晓得的内幕,恐怕比谢鸿还多。能在数招以内礼服秦骁,护得谢家安危,也绝非庸碌之辈。这小我身上,真是覆盖着团团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