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胡马》 1/1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第37章 登高访道,终究要活在尘世[第3页/共4页]

袁晋鹏笑道:“呵呵,这是有记录的。现在不但我们安然人把丢脸说成跌鼓,晴川人,好多处所都如许说,故事很出色。”

陈道长说:“感谢袁书记看得起我们小道观。我看袁书记印堂红、长眉亮、准头饱满,比来必有丧事临身,奇迹飞黄腾达,此运当有十年。”

老妇人进房间拿笔筒递给“啵咕”,“啵咕”转手送到袁晋鹏手中。明显,这是一个精美的竹笔筒,色彩深红,显现出光阴浸泡的陈迹。细心一看,竹笔筒虽不粗大,但诸如圆雕、浮雕、透雕、留青、贴黄这些竹雕工艺尽显此中。袁晋鹏几次成心识到晴川的古玩市场打前站,学了点外相,多少懂一些。美中不敷的是,这个竹雕没有“镶嵌”工艺,如果嵌些玳瑁、象牙或瓷片就更完美。雕镂的内容是“三佑真人”浮邱伯、王方平、郭族三仙在浮邱峰焚香炼丹的景象,神态各别,栩栩如生。

山路局促,仅容一人通过,两边是一眼望不到边的浩渺竹林。穿行此中,会感觉本身的纤细,纤细到可有可无。固然路程不远,但袁晋鹏半途还是撑不住,停下脚步安息。身上出了热汗,轻风自竹林深处吹来,格外心旷神怡。见袁晋鹏在路旁坐下来,周自远、包班师几小我也停下脚步,或蹲或坐。

袁晋鹏说:“之前到过浮邱峰,还是算了。”

袁晋鹏表示附和:“颜真卿在晴川担负刺史时,为浮邱峰写过文章,为这座山增色很多。题目是,很多老百姓不晓得也不体贴甚么颜真卿。倒是一些官方故事市场很大,福建、湖南、湖北那些对峙‘朝华’的善男信女多数听了故事传说。”

明朝时,吉安府有位进士名叫邹元标。他为官清正廉洁,常常四周寻访名流,打击奸恶,察看风俗。一年暮秋,受命回江南查访,他传闻浮邱峰三仙有求必应,便有登临之意。他和浩繁的善男信女一样,心胸虔诚,茹素禁荤,日夜兼程,恨不得一脚登上道观,饱览瑶池风景。谁知他每行三步,即被一阵风吹复原地。直至太阳偏西,仍未迈出半步,心觉希奇,百思不得其解。求问香客,到底犯了甚么仙规,到不了道观?香客说:“脚穿牛皮靴,休想登上山。”他马上脱下牛皮靴赤脚登山,感觉满身轻如浮云,风刮般地来到山顶。自知理亏的邹元标,肃立殿前,正在检验穿靴的经验时,忽闻鼓声咚咚响,顿时非常惊奇:登山不能穿牛皮靴,道观怎击牛皮鼓?目睹殿角架置的牛皮大鼓,他对邱王郭三仙泥像直言不讳地问道:“朝廷法规,上至君臣下至百姓,皆应遵循,朝臣犯法与百姓同罪。但不知仙规是专为信徒所订立,还是包含三仙在内。我穿不得牛皮靴,大殿何能击皮鼓,难道棍骗众生,枉修仙道么?”话音刚落,暴风即起,雷雨骤下,皮鼓被风卷出殿外,伴着山洪,从顶巅滚到山麓,与牛皮靴并列于路旁,构成石鼓和两只石靴。雨过晴和,他走近三仙泥像前,本想叩着膜拜,竟现三仙身穿五色蟒袍,掺有牛胶,因而他谏曰:“牛皮靴、牛皮鼓和牛胶皆来自耕牛一身,前两样都不能用,天然三仙身上沾不得牛胶,知错能改当然好,但改错要完整一点。”顷刻,又乌云翻滚,电雷高文,三仙满身冒汗,蟒袍天然片片脱落,出“改用木漆制器”的神音。邹元标膜拜承诺三仙,改成泥塑木雕木漆的神像,帮助三千担大米。动静很快地传遍四周八方。在善男信女帮助下,泥塑木雕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