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后宫沉浮之萧后野史》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第一百四十七章[第1页/共3页]

当时,都察院左都御史徐空良先是讽刺李十洲新官上任,这三把火且是烧的畅旺,再是讽刺他拿着鸡毛适时箭,公开里又使了亲信挪换文书檀卷,抵盗关头证物,与他下绊子,总让他复查不顺。然李十洲此时已非初入宦海的意气墨客,身后又有萧相称资深权臣指导,笼络了都察院中一起与徐空良不睦的、忠于朝廷的臣子同僚,一起清查。

此人姓叶,号叫做两淮,是个不第举子,虽驰名流之称,何如家徒四壁,两袖清风,家中将他送入都城已是倾尽统统,再有力量供其在都城的吃住盘费。此人常日里便只靠在街上卖些书画,代写些文书度日。怎料,临到科考将近,故乡罹难,父母无觉得继,只好一起乞食进京投奔于他。

他有力扶养,又是个穷秀才的酸脾气,不肯受人布施,便是在李十洲这等老友跟前,也不肯低头下气。就在此时,赵同钰听闻他的名声,借了些干系,寻上了他,要他替子参考,承诺中不落第,都以重金酬谢,并先与了五十两银子。叶两淮正在艰巨时候,又自谓便是中了举,那走顿时任,宴客摆酒的钱也拿不出,便点了头。他腹中本有质料,才学与李十洲只在伯仲之间,取个末等功名并不在话下。公然一试即中,金榜落款。

再说前朝,只两月不到的工夫,就出了好几桩事情。李十洲因得宰相萧鼎仁汲引,到得都察院补缺,任职左侍御史一职。他为人勤谨,又暗得人在后指导,自上任初始,便将都察院近几年来案件一一复查一遍。这不查不打紧,一查之下,竟有十几桩案件,不是有断无听的,便是酷刑逼供,有倚势凌人之嫌的,再不就是证据缺失,草率结案的。李十洲是个朴重之人,天然将其一一纠枉。合法此际,又有很多曾经都察院审理案件的人,跑到顺天府处喊冤。那顺天府尹,先道是这起刁民可爱,已是结结案子,怎可说翻就翻,且又时隔好久方才来报冤?然此人亦是个忠诚爱民之辈,并不肯滥施科罚,强行遣散,便将这些人叫到公堂之上,细细扣问,又细心揣测其人神态言语,方才发觉是确有冤情的,又恰逢李十洲正复查旧案,便将这些案子一一归纳,转呈至都察院。

这叶两淮倒是个有些心机的,晓得此事不管成与不成,这赵家只怕都饶不过本身,一出考场便即带着父母离了都城,远逃而去。赵氏听闻此事之时,只恨的连连顿足,却也不成何如。此时,他听得昔日老友已贵为都察院大吏,又奉旨查办此案,便带着一应证物进京出首。

但于刑讯之间,他倒另翻出一桩事来,乃是前番谨妃赵氏的侄子谋取朝廷功名,其父赵同钰通同主考、礼部尚书宋康安,结合作弊,盗取试题,倩人代考之事。当时,徐空良任副考,宋康安打通枢纽时,也曾办理过他,故而晓得。现在为求保命,也就供了出来。

谨妃点头叹道:“谈何轻易,好轻易皇上现下又虐待于本宫,竟出了如许的事。皇上嘴里不说,只怕内心也要落下些骨鲠。眼下本宫,是甚么也不敢做啊。”说着,步至窗前,望着坤宁宫方向,口里狠狠道:“那小丫头偏就有如许的好命!本宫只道她才小产,总要再拖些光阴,谁知才两月的工夫便又怀上了!皇上虽常来本宫这里,那心却还在她那儿,当本宫看不出来么?这还没生呢,如果到生了那一日,丫头也就罢了,如果个皇子……”她言至此处,便杜口不说。

张炳仁、李十洲与孙绍中见案情已然清楚,便即下告终案陈词,因这几人除却那叶两淮,一名是朝廷重臣,另两位是皇亲国戚,倒也不敢擅专讯断。当下,三人商定,由李十洲草拟,将此案大小无遗的书成奏折,上奏于天子。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