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红楼之谁家新妇》 1/1
上一页 设置 下一章

第7章 万松书院谁家儿郎[第2页/共2页]

“他是自山城东行而来的学子宁如柏,才情敏捷,这几日在学斋几近每日都与院中门生论策,辩才极佳,也很驰名誉。”

张善远点点头,又摇点头:“确有几分才识,可惜刚毅过了。”

与之相对的,约莫是书院的学子,春秋整齐,长的已有弱冠之年,幼的却不过十二三的模样,站在另一端,气势上倒是涓滴不逊。

张善远忍不住又吹胡子瞪眼睛,没好气隧道:“不就差你一个探花郎么?多少年了,还是这一句,也不嫌腻歪。”说罢,看了眼在旁观棋的林如海,“如海确有君子之风,不过扬州风景不比旁处,纷繁旖旎至极,还需多加修身养性才好。”

李青山点头评道:“虽显孤峭,却不失清气。”

这一日,林如海公差至杭州,宦海应酬之余,便带着管家林平和两个小厮往万松书院行来。林如海此番前去,倒不全为瞻仰赏识,而是听闻当年高中探花时的座师李青山李老去官归故里,眼下正在书院讲学会友,他既到了境内,又听闻此事,天然该当前来拜访一二。

杭城西子湖畔东南侧,有座茂林葱茏的丘山,名唤凤凰山,名虽俗,景色却非常清幽静好。松柏常青,槐榆交叉,间或山溪潺潺,每至三四月,便有无数文人雅士踏青而来。更加人奖饰的,倒是山间万松岭上的万松书院,屈指算来,已有三四百年风景,不止在杭城,便是全部江南空中,乃至天朝,都有极高的名誉。真真是谈笑有鸿儒,来往无白丁。

现在,居仁学斋里已经坐满了人,乃至另有很多人站着听旁人群情,听到纵情处拍案喝采,不尽不异时皱眉冥思。四五老者站在窗外,看屋里年青学子纵情论策。谛听半晌,林如海便已然抓住世人群情的中间:关于“士”的思虑。

林如海无法地苦笑:“教员。”恩师德高望重,学问赅博,可谓读书人的典范,唯独这棋品,实在是……这么多年,还是一如既往,未曾有涓滴窜改。

“如海也听闻过?”提及新晋的苏轩,陆山长也是非常对劲的,笑着叹道,“十岁《望城赋》,十一岁便是钱塘的县案首,此次童试的那篇策论,更是笔意纯熟,练达通透。‘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寥寥数语,字字珠玑哪。”一面感慨,一面表示传授去唤人过来。

林如海到时,李青山正抓着棋子凝神苦思,一瞧见他,也没理睬他的施礼,一把拉他到跟前,吃紧道:“如海,快过来替老夫参详一二。”

几人说话间,屋里的论辩又到了另一方。此时说话的,是一个猎猎青衫的小少年,端倪间仍有几分稚气,一开口,却有种异于同龄人的沉稳:“吾窃觉得,信陵孟尝诸君,虽有沽名之嫌,亦不失家国大义,吾等或不喜,或不为,却也不负士子之心。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者谓之士,舍生取义、杀生取仁者谓之士,穷年忧黎元、感喟肠内热者谓之士,天赋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为乐者亦谓之士。夫士之大者,为国为民。树人者,此为民,谓之孝悌,乃为小家之民,善也;安人者,此为国,谓之社稷,乃为九州之国,忠也。”

张善远眼里可贵的也带了一丝赞美,言简意赅地吐出两个字来:“璞玉。”

上一页 设置 下一章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