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薛家来袭[第1页/共3页]
“宝钗倒是分歧。她若专注科举,以她的聪明、毅力,定有所成!到时薛家也算是官宦人家了!只要蟠儿不出大错,再调/教一二,守住这份家业还是能够的。”
现在虽有个宝钗不时出些主张,到底还是个小女孩儿,薛阿姨天然更信王子腾些。
“他家有一儿一女。宗子薛蟠,不提也罢。长女薛宝钗,倒是个很有些能为的。小小年纪劝着母亲管着兄长,这才勉强将薛家的买卖支撑了下来。”
要晓得,这九省都检点的位子,现在可还空缺着呢……
正所谓,好风仰仗力,送我上青云。
本来便能读得起书,现在又能允家中女子科举的人家,即便不在京中,想来也不会在乎这些个川资。
“姑姑虽与你普通,不耐烦俗务,但姑姑是武将,实在烦了,动拳头便是。你却不可,你将来要走文官的门路,耍嘴皮子斗心眼儿,这必定是要学的。”
薛阿姨本就不是个心机多的。
有一人,听得了开女科举的准信,又见第一场县试的日子也定了下来,立即去寻了母亲。
数今后,安国公府收到一封拜帖。
宝钗忙说道:“妈妈便带我去吧!”
宝钗猛的昂首,直视王子腾道:“我想去考科举!哥哥不爱读书,想来功名上是有望了。宝钗却不成眼瞧着薛家落败。我愿凭科举入仕,撑起薛家!”
谁知现在竟擢了九省统制,奉旨查边。不但升了官,还是个要职!更是个能攒资格得功绩的好位置!
现在女子读书籍就未几。
又劝道:“哥哥原不过是买个丫环,也是叫那拐子骗了,问起罪恶来半点儿都连累不到。虽说家门不幸出了几个恶主子,也是哥哥年纪轻识人不清的原因。”
王子腾嘲笑一声:“如何,忘了安国公在金陵的威风了?”
思来想去,也只得安抚薛阿姨道:“这位安国公是个真脾气。她若要与你们计算,早在金陵便下死手了,不会比及现在。你进京后便放心住我那儿便是。你若不放心,上门去赔个礼也是使得的。”
薛阿姨指着宝钗,半天说不出一句话来。
再者,旨意不过才下发了一年,女子中学问足以招考的,想来也不过寥寥数人。应多是生于富庶人家,起初便曾读过书的。
自个儿原也是圣上跟前得用的,爵位一事模糊刺探得此中有林沁的手笔。
薛阿姨有些心动,问道:“这……女科举竟是当真的?宝钗如果考上了,当真能仕进?”
虽说司徒昭下了旨意要于崇和二年开设女科举,但县试三年两次,崇和二年刚巧是不开县试的。
正在这时,麦冬来回:“夫人,保龄侯府送来了拜帖。”
又同薛阿姨说:“薛家现在早已没了紫薇舍人活着时的威风。我看蟠儿也是撑不起薛家的,我现在又要外放,京中之事到底鞭长莫及。如有个万一,薛家保不住皇商的名号,便要沦为浅显商户了!”
又有官员上书言,首开女科举,既无先例可循,又有诸多不便之处。
宝钗想了想道:“最起码,上门拜访不成着大红。”
“是借驰名义,还是当真要去考?”
“妈妈,我们搬去都城吧!”
“这林家大女人还在孝期,常日里也不往外走动。也就贾太夫人,隔个十天半个月便借着拜访安国公的名义,带着荣国府的几个女人上门。”
“要说女科举到底能不能成,便只是为了她侄女儿,那安国公定是头一个要保女科举的!”
便派人去告诉薛蟠一声,一家子清算起来筹办上京。
冯渊倒是未曾脱手,围观者中亦有为他作证的,他便成了苦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