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第四十四回下[第3页/共4页]
“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贱,天下之恶皆归焉”,出自《论语・子贡》。
黛玉问:“那虫儿厥后如何?可有别的症状?”
黛玉想一想,口里冷静念两遍“棺材头”,忽而笑道:“头一只捉到的,我却不想放过。”
才走到门口,便听到屋里一阵大笑,倒是吴太君、邹氏在说话。林如海走出来,笑道:“老太太和春香嬷嬷在说甚么,这么高兴?奉告孙儿晓得,也凑来一笑。”吴太君见他来,忙拉了坐到身边,又催丫环倒茶拿点心。林如海虽才吃了早餐,立时接了吃起来。吴太君看他吃得苦涩,既欢畅,又不免连续声叫别急。待林如海吃好了,方笑着渐渐奉告道:“这不是眼望着中秋,昨早晨又吃到一道应着时节的凉拌十锦,便和春香提及我们家常例,每年除夕、腐败、中秋,开祠堂家祭用的菜肴须得要各房媳妇本身下厨、亲手烹制。里头必有一道素十锦,用黄绿两色豆芽,配百叶、香菇、绿笋、青菜、菠菜、青红椒、胡萝卜、鸡蛋皮细细地切了丝,再拿盐、醋、芝麻和鸡枞油拌了。色彩又都雅,吃起来又爽口,还扣上了‘十全十美,百事快意’的好彩头。只是这一道菜还是中大媳妇初进门的那一年,为的总节制不好火候,中大才揣摩了这么个法儿教她讨巧。厨上的人将各色东西筹办安妥,她只用调味,再拌一拌就好。成果这么一做就是二十来年。不想昨早晨吃到这个,味道一丝丝不差,倒是英哥儿又教给了玉丫头。可不是真真风趣?”
章回笑道:“这个叫麻籽蛐,便是蟋蟀的若虫。这两只大一些的,捉归去怕是再蜕个一两回皮,就能变出真正的蛐蛐儿来。mm不如收些。”
两人又往溪水下|游|行去,草丛石缝中虫豸甚多,但是蟋蟀少见,油葫芦倒是又见了两三只。黛玉也偶然一一捉来。忽而章回翻开一截朽木,黛玉定睛去看,只见很多小虫四散窜逃,又有一些模样与蟋蟀模糊仿佛,色彩倒是黑灰班驳的冬眠不动,因指着问道:“这些也是蛐蛐儿?”
转过来讲竹溪这边。莲蓬、进宝两个早随便跑开,摘花折草,逗鸟扑蝶,安闲玩耍。只留章回一起走,一起奉告黛玉,言道:“提及捉蟋蟀,第一要到黄豆田里。为的黄豆田较其他地步远要肥饶,是以长出来的蛐蛐儿个头大,身材结实,腿脚有力,连叫声也比别处的占上风。但是真要论起打斗,却还要那种城墙根底下,或是荒废的土庙、河滩边的乱石堆里出来的虫才够得大将军、虫王。只因这些处所瘠薄少食,发展不易,凡是能长到平常一等的大小,非论力量、耐力都要更强,打斗的技能、韧性也不是他虫可比的。”黛玉想一想,说:“就比如水边垂杨和崖间青松,一个处境津润,轻易长得高大;另一个生来艰险,长年风雨磨砺。如果以划一的径寸大小,天然是后者更能成才,能担大用。”章回笑道:“恰是如此。”
*注*
章回又顿一顿,方持续说:“父亲骂我不法,把虫儿生生弄出个残疾,今后凡事都再不成这般暴躁鲁莽。”
石榴去了一圈,返来讲:“女人不在屋里,紫鹃、青禾说一大早就出去了。”林如海奇道:“出去了?去的哪儿?如何紫鹃青禾倒不跟着?”急命唤那两个过来。一时紫鹃过来,行了礼说道:“女人跟小七爷一道儿出去的,有莲蓬和进宝跟着。是明天昼饭时说定了往竹溪亭子那边捉蟋蟀蛐蛐儿。女人早上是穿了整套纱做的帷帽、罩衫、手套,脚上穿的也是小猪皮短靴。”林如海就想起来前几日瞥见黛玉剪裁,只是未曾想到是为这个,一时倒无话可说。中间吴太君和邹氏就吃吃地笑起来。林如海也只得笑两声:“自家庄子,必然没甚么可虑的。”因而安坐着陪吴太君、邹氏说话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