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第2页/共4页]
林如海满腹疑窦,接过函件重新细看,待看完贾母所谓的亲上加亲时便皱了眉头,不再看下去,放下函件,看向贾敏,说道:“好端端的,岳母怎的俄然提起这事了?”
给贾赦的信中则细细说了然事情的启事,并陈述此中的短长,要贾赦尽量劝住贾母,千万不要掺杂到皇子争斗当中去。
太子乃是元后嫡子,是天子一手教养长大的,不说现在太子职位安定,就是太子失势,也轮不到十皇子,甄家之势实在太盛,江南宦海几近都被甄家掌控,如果十皇子继位,届时外戚势大,甄家必成尾大不掉之势,到时候这天下事姓李还是姓甄都不好说了,这是天子毫不肯意看到的,因此除非今后十皇子逼宫,不然皇位绝对落不到他头上。
便是不以家世论,如果宝玉有出息的话倒还好说,但三岁看老,宝玉现在便是这般性子,贾母又一味宠嬖,将来恐怕难成大器,况王氏与贾敏夙来不睦,将来如何能善待黛玉,贾母毕竟年龄已高,又能护着黛玉几年?到时候还不是要在王氏部下度日,是以便是宝玉再好,贾敏也不会让女儿去受她磋磨。
本来此事还要从那些被羁押的拐子们提及,上个月初,浩繁拐子皆已在午门斩首,京中浩繁百姓围观,只觉大快民气,过先大家奖饰,皆云圣上仁德,另有诸多百姓对着宫门长跪不起,不免轰动了长康帝。
而贾家则是做着两手筹算,明面上凭借太子,若太子即位,元春便送与太子,将来如果太子失势,便助十皇子即位,将元春许与十皇子,如果元春能生下皇子,乃至更进一步,便可保贾家百年繁华。
贾敏闻言点了点头,她也晓得本身两个哥哥的性子,二哥很有些文人的陈腐,且性子固执,他既盘算了主张送元春进宫,恐怕凭她再如何劝说都无济于事。
贾敏闻言不由悚然一惊,她虽觉元春进宫不当,但也是想着娘家过分无能,竟以女子求荣,却未曾想到皇子的争斗上去。
况现在天子合法盛年,不出不测还能够在位十几年,毫不但愿这个时候就看到儿子们争个你死我活,甄家行事过分张扬,自发得行事周到,殊不知他们所作所为长康帝都看在眼里,只是现在还未发作罢了。
贾敏越想越怒,恼道:“真不知母亲与二哥是如何想的,竟然有了这个想头,我也晓得他们打的甚么主张,不过是想着把元春送到太子宫中去,将来太子即位元春也能有个名分,殊不知那宫中的人哪个是好相与的?一不谨慎命都没了,便是熬出了头,今后骨肉分离,又有甚么趣儿?”
幸而小选是来岁春季才开端,时候上倒还非常余裕。贾敏心中稍定,只但愿本身说的话母亲与哥哥能听得出来。
她本是聪敏女子,听出林如海话中未尽之意,心念一转便想明白了娘家打的甚么主张,贾家现在固然有些式微,但军中另有很多贾代善的旧部,甄家与贾家乃是老亲,天然清楚此事,若能得贾家互助,十皇子的胜算也更大些,现在甄贵妃所出的十皇子已经十一岁,与元春才相差三岁,甄家想是许了元春一个妃位。
正巧贾府要给甄家送贺礼,贾母便仓猝修书一封,交于赖大师的带了过来。
固然林如海未曾再多说甚么,但贾敏与他多年伉俪,如何看不出贰心中已是极其愤怒?
而贾家现在明面上是太子的人,一面又暗中向甄家投诚,这般行动,与墙头草无异,乃是上位者最忌讳的,恐怕到时非论谁胜谁败,贾家都不会有甚么好了局。
宝玉虽说是国公府的公子,但说到底,将来这国公府的爵位还是由长房担当,二房毕竟是要分出去的,宝玉身为二房的嫡次子,分得的财产有限,就算贾母把本身的梯己都给了他,宝玉仍旧只是个五品官员的嫡次子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