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元宵开夜宴(2)[第1页/共3页]
贾蓉伉俪敬了一巡酒,凤姐儿要女先儿伐鼓,行“春喜上眉梢”酒令。直吃到四更,贾母才尽了兴,命放炊火。贾蓉就带着小厮们在院中放起来。这些炊火都是各地进贡的,花色繁多,五彩缤纷。放罢,世人吃些红枣粳米粥,用些精美的小菜,才各自散去。
这天,王夫人又出门应酬。李纨与探春到厅上坐了,刚吃茶时,吴新登家的来回:“赵姨娘的兄弟赵国基死了,来回女人。”说完再不言语。回话的都在内里听着,看探春如何措置她母亲的事,单等看笑话。吴新登家的也是打的这个主张,用心一言不发。李纨说:“袭人的母亲死了,赏了四十两,也赏她四十两吧。”吴新登家的接过对牌要走,探春却叫住她,问她以往的常例如何措置。吴新登家的就说忘了,赏多赏少没干系。探春怒斥她混闹,她只好说查账去。探春说她办了多年的事,还不记得,倒难为她们,如果二奶奶管事,她敢说忘了,看二奶奶不打断她的腿!吴新登家的满脸通红,忙去寻了账簿来。探春看时,两个家里的赏二十两,两个外头的赏四十两,一个赏一百两,因为要运棺木回家安葬,一个赏六十两,因为要买坟地。看罢,她送给李纨看,说:“赏她二十两。”
袭报酬母亲出了殡返来,得知撵走坠儿一事,只好说:“太性急了。”克日园中姐妹接踵有事,诗社就空了几次。转眼到了腊月,离年日近,王夫人与凤姐儿忙着备年货,男人们则筹办祭祖。尤氏筹办了二百二十个压岁金锞子,贾蓉从宫中领出皇上赐给皇亲国戚的春祭银子。腊月二十九,两府都换了门神、春联,新油了桃符。宁国府道道流派大开,直到正堂,路两旁的高灯点成两条金龙。三旬日一早,贾母领着有封号的夫人,按品级换了朝服,进宫朝贺,然后到宁府宗祠祭祖。宗祠设在宁府西边的院子里,大门的匾额春联是前朝太傅所题,进了门是一条白石路,两旁种着苍松翠柏,月台上放着古鼎铜彝,抱厦的金匾、春联是先皇御笔亲题,正殿的金匾、春联也是御笔。殿里灯烛光辉,列着神主牌位。贾府人按辈分摆列两行,贾敬主祭,贾赦陪祭,玉字辈和草字辈的各司其职,行了昌大而庞大的祭礼,然后簇拥贾母来到正堂,向宁、荣二祖的遗像施礼,礼毕,贾母回到荣府,由贾敬、贾赦起,按辈分分男女向贾母施礼。然后是男女管家领着男仆女婢施礼,贾母让散了压岁钱,摆上合欢宴。
宝玉回到房中,见鸳鸯和袭人都躺在床上,说着自家的不幸。宝玉不肯打搅二人,又回到花厅,要一壶暖酒,从李婶娘起,一一斟酒。因贾蓉的老婆是侄媳妇,就让丫环代斟了。然厥后到内里,给贾珍等斟了酒,坐了一会儿,又出去。待上了汤,吃了元宵,歇了戏,两个平话的盲女先儿走出去。贾母让二人坐了,问有甚么新书。女先儿说有一部新书,叫《凤求鸾》,是残唐五代时,金陵有一名公子,名叫王熙凤……媳妇就说:“重了我们二奶奶的名了。”女先儿忙告罪,凤姐儿不觉得然,让她说下去。女先儿就说王公子上京赶考,路遇大雨,到一个庄上避雨。庄主姓李,只要一个令媛,名叫雏鸾。贾母打断女先儿的话,不叫再说。不过是才子才子,最败兴儿。把人家蜜斯说得这么坏,还说是才子。父亲不是宰相,就是尚书,爱如珍宝。蜜斯必知书识礼,无所不晓,只要见一个俊男人,想起毕生大事,父母也忘了,书也忘了,哪一点像个才子?再说,这类人家的蜜斯,丫环嬷嬷一大群,而书上只要一个丫头,这不是媒介不搭后语?世人笑了一阵,她接着说,这是作书的妒忌富朱紫家,或是有求不遂心的,就编出来糟蹋人家。她家向来不准说这类书,这是大师子的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