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七章 行路读书[第1页/共3页]
阿苏谢也是舍得在两个儿子身上花消,从蒙学到预学的课本,足足买了百余本,非止售价昂贵的文史课本,便连相对较贵的理工课本也尽数买全了。
尤商贾在境外私行兴建管束类工坊者,不但涉案之人枭首夷族,涉事国亦将遭汉廷重惩。
雍凉畜牧更是大量豢养,以售卖给商贾取利,近年已成为牢固的进项。
宗子苏冀虽是聪明,然去岁刚迁来汉境,不但难以通过匠工理学的思惟检查,且其长相异于平常汉人,饶是幸运退学,只怕也遭同窗架空。
耗赀虽是不菲,然朝廷和官府出得起,也舍得出,加上少府和长秋基金每岁也捐出大量善款,供全民扫盲之举专款公用,全不在乎少数只想蹭饭的刁民占了便宜。
当今万邦慑服,社稷安定,百万雄师分镇五湖四海,各郡县府兵为数更众,就盼着山贼水匪冒头,也好剿匪建功。
此番苏冀要随驼队往安眠行商,带上了很多册本,以便路上习读,却也笃守律法,没带理工类课本。
太常府更将此番圣谕编列入《汉帝语录》,宗正府亦将之撰入刘氏宗册,可为后代祖训。
廷尉府和大农府则公布呼应的律法和政令,且垂为定制,供先人依循。
营工商学面向最宽,就读要求也最低,然因其为私办学府,虽受太常府文教司辖制和羁系,派放学监,然公府是不发放教诲补助的,任其自大盈亏,故该学府的束脩学赀非常高贵。
小儿子入官学就读后,当然可免费发放课本,然一步先步步先,无妨提早买全,何况大儿子年事已大,不早些补足缺失,是不成的。
百余页的线装书,售价皆在十钱之下,合数斤粟谷,平常老百姓都买得起。
当今悔之晚矣。
虽说当今大汉的适龄孩童皆可入官学就读,然年事偏大者,终归没赶上官学大兴,朝廷和各地官府皆在鼓励百姓识字识数,多有开设甚么扫盲班,遣教书先生为有闲暇且成心学习的百姓讲课,不但分文不取,且还管饭。
苏冀此时捧着的,恰是重新华书局采办的汉学书册,乃是官办预学通用的文史课本。
不幸天下父母心,宁肯倾尽家财,殚精竭虑,也要为自家孩子追求最好的前程。
册本,乃是文明载体,故新华书局对特定的文教册本以本钱价售卖,蒙学和预学的文史课本,更是售价极低。
老百姓吃饱肚子,才故意机读书识字,如果大家丰衣足食,刁民天然愈来愈少,顶多如后代中原般,冒出少数民犬公知圣母表,无伤风雅。
长安学区内,除却黄埔军学和政经官学,另有长秋医学、师范学馆、匠工理学和营工商学等诸多学府。
昔年父亲为餬口计,领驼队在内行商,来往于汉都长安和大夏都城蓝市城之间,唯有半途路过精绝城时,才会顺带归家看望,却也多是住不了几日,便又方法着驼队重新出发。
值得一提的是,匠工理学本也是私办学府,倒是得了公府教诲补助,使得束脩学赀极其昂贵,百姓后辈凡完成预学课业,且在理工课目学有专精者,皆可申请退学。
阿苏谢拎着酒囊,拔了软木塞,从驼背上倾倒酒液,洒落在官道上。
阿苏谢骑在骆驼上,领着商队不徐不缓的前行。
阳春三月,草长莺飞,虽经常细雨纷飞,却不寒凉,反是沁着暖暖的春意。
但是,匠工理学的退学核鉴中,存在着一门首要的考评,即所谓的思惟检查。
当今尸骨不再,腐朽的木架却还是耸峙于细雨轻风中,似在警省世人。
提到改姓,阿苏谢不免有些悔怨,他昔年因功归化时,因过分亢奋,未及沉思便是册籍了,竟没想到改成汉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