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召陵之议[第1页/共3页]
各族族长呐呐不敢言,杜会摸索的说道:“这个,县君,召陵不是另有两家人嘛,他们两家人丁希少,又安居于县城当中,用不着修建坞堡,想来家中另有很多的赋税吧。”
各族族长又是一顿商谈,既为豪族,没有地盘如何能成,地盘就是豪族的身份意味。如果家中再有人能成为一郡太守这等食二千石的高官,那便能够称得上士族了。欲求地盘,这也算是应有之意。
杜会老脸一红,说道:“这只是各族欲保存自家所用的平常手腕罢了,若无这份警戒之心,我等各个家属那里能够安然的度过秦末、楚汉与两汉之交的乱世。”
杜会决然喝道:“不可,义勇兵卒的主将当由我杜氏中人出任才是。”
各族族长又惊又疑,不想朱、邱两家竟有如此大的派头。朱氏传闻是先秦时的陶朱以后,不过想来多为装点已身的虚言。邱氏是汉中南郑出身的马商,在两世前才定居召陵的。这两家都是本地的巨富商贾,两家的产业合在一起,怕是不下亿万钱。能让两家倾家而为的,那三个前提只怕不易。
杜会出言问道:“不知他们两家是何前提?”
杜会老脸一红,却也果断的说道:“主将不说由我杜氏中人出任,可也不能让朱、邱两家中人出任,他们两家固然倾家卫县,但是二千亩地加上豪族的身份,已经能够酬得这两家之功了。再要的话,那便是不知进退了,莫非他朱、邱两家以为豪族的身份如此不值一提么。”
召凌县县长龚彰因处制恰当,境内的各乡、镇、村、闾、里的承平道贼首、骨干提早被擒杀,是以县中还算安宁。但是召陵地近颖川郡,颖川郡中的承平道已成局势,在渠帅波才的批示下,横行无忌,颖川郡大部城镇被破。
龚彰坐于县衙中堂,方一提及助钱助粮之事,二十余位豪族、士族的族长立时鸦鹊无声,浑没了刚入县衙时的热络与客气,一个个的闭目养神,稳坐垂钓台。
杜会拱手说道:“啊呀县君,先前县君所言助钱资粮之事,非是我等用心不该,而是我等各家中确切有些难处。县君您也晓得,自正月起各地就有黄巾蛾贼反叛,召陵虽有县君坐镇而能安然一时,但蛾贼势大,县君亦不能包管安然一世。以是自仲春初以来,各家四周调集良善,在山间丘岭偏僻之地修建坞堡,募集私兵,以反叛时的各族藏身之所。现在坞堡已成,前两年又经了瘟病、水旱之灾,积年所集的赋税,除必须的家用以外,多数已尽,实在拿不出多少赋税来了。以是……”
杜会说道:“只要县君说得在理,我等又岂有不该之理。”
龚彰喝问道:“他们是应有之举,那你们呢?你们这些国度之栋梁之士又当如何?”
龚彰冷哼一声,说道:“本官早就劝过你们,大乱之时阻敌于县境以外,才是用兵之法的上策,你等个个都喜当乌龟,也不管前两年经历了瘟病与水旱之灾,一意蛮目标修建坞堡。现在好了,无钱无粮的,又如何能护得本县境高低的安危?”
龚彰气道:“你们还美意义提那两家,朱、邱两家虽是商贾出身,但他们的憬悟比起你们高了不知多少。黄巾蛾贼初乱之时,他们每家便募集了一百万钱与一千石粮食送来给本官。若非如此,县中的这一千兵卒又从何而来?一千石粮食,要知他们两家可没有半亩的地步,这些粮食全都是从你们这些混帐的手中双倍购来的,你们觉得本官不知?”
在汉帝下诏,准予各州郡县视贼情肆意募集兵卒义勇的圣旨后,龚彰随即出榜招募义兵,又当即调集县中的豪、士各族长商讨助钱助粮之事。